Month: 十二月 2021

在基督徒社群中成长

了解更多

教会不是建筑物,而是由基督徒组成的社群。我们应该如何相聚,才能彼此“成全”,“建立基督的身体”(以弗所书4章12节)呢?

捐得乐意

生于第三世纪的圣尼古拉斯从来没有想到,在他离世的几个世纪后,自己竟然会被人们称为“圣诞老人”。他只是一个爱上帝又真诚关心别人的人,并时常捐出自己的财物,乐意行善。据说,圣尼古拉斯知道有个家庭正陷入巨大的经济困境,于是他便在晚上的时候去到他们的家外头,从敞开的窗户掷入一袋黄金,而这袋黄金刚好就落在壁炉旁的鞋子或长筒袜中。

传述圣经

在荷兰人家里常见的蓝白色装饰性瓷砖,最初是在荷兰南部的台夫特市制造的。磁砖上通常描绘了荷兰人熟悉的的图案:美丽的自然风光、随处可见的风车,以及人们工作和玩耍的场景。

这一代人

在1964年,年轻的环境保护人士杰克·温伯格(Jack Weinberg)说:“永远不要相信30岁以上的人。”他的评论将一代人贴上了标签,后来他对此感到后悔。回首往事,他说:“我随口说的一句话,完全被人扭曲和误解。”

真实身分

朋友看着我为她拍摄的照片,点出了那些她认为自己不完美的身体特征。我请她再看仔细一点,并说道:“我看到的是蒙全能的万王之王所爱的女儿,我看到一位美丽、爱上帝又爱人的女孩,她真诚的善良、慷慨和忠实,使许多人的生命得以改变。”当我注意到她热泪盈眶时,我说:“我觉得妳需要一顶皇冠!”那天下午稍晚的时候,我们为她挑选一个完美的皇冠,好让她永不忘记自己的真实身分。

保持合一

 
犹太人和希腊人并没有分别;因为众人同有一位主,祂也厚待一切求告祂的人。——罗马书10章12节

 
备受爱戴的畅销书作者陆可铎(Max Lucado)牧师曾经讲过一个有关十字架的故事。有一天,他遇见一位主教,那位主教的脖子上挂着一个很大的黄金十字架。对此,他一开始有些反感,但听那位主教分享十字架的来历之后,就改变了想法。

 
原来,那个十字架是那位主教离开原本的教会前,万般不舍的会众为了感谢他多年来悉心的牧养而送给他的礼物。那些用来铸造这个十字架的黄金,是教会中242个家庭所捐献的金器熔化而成的。这些金器背后有许许多多的故事,有的充满欢笑与喜乐,有的饱含泪水与悲伤。这些故事交织在一起,铸成了那个肉眼可见的十字架,更形成了一个无形的十字架。

 
正如陆牧师所说,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其他教会。当你我的故事与他人的故事相互交融时,“十字架就会形成”;当我们在医院里手牵手祷告时,“十字架就被高举”。“当耶稣是教会的中心时,背景各异的人们就互相服事、彼此相爱”;如此一来,“爱与恩典”也会取代“歧视与偏见”。

 
下一次,当你在小组聚会中听见有人说话带着奇怪的口音,或者在任何别的场合遇见和你很不一样的弟兄姐妹时,不妨试着跟他们聊聊天,听他们分享自己的故事。你或许会惊讶地发现,上帝厚待他们,正如祂厚待你一样;而你们之间的差异要远远小于你们之间的共通点,因为你们都“同有一位主”(罗马书10章12节)。
 

想一想

你觉得教会中有哪些弟兄姐妹和你“不是同一类人”?你知道他们是如何悔改信主的吗?
 

 

祷告

天父啊,求祢帮助我放下成见,与身边的弟兄姐妹在基督里合而为一,同心敬拜祢。奉耶稣基督的名祷告,阿们!
 
 

 

 

回主页


 

 

下一篇:彼此宽容


 

携手服事

 
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好,因为二人劳碌同得美好的果效。——传道书4章9节

 
神学家巴刻(J. I. Packer)说过:“我们蒙召是要相信、荣耀、敬拜和事奉基督,并用各种方式实践对邻舍的爱,传福音即是其中一种实践。普世的教会都蒙召成为一个宣教的群体和敬拜的群体,每个基督徒也都蒙召在这两方面尽责。”这段话很好地总结了服事的两种类型。

 
第一种服事是敬拜上帝,既包括个人敬拜,也包括群体敬拜,二者密不可分。我们在群体敬拜中领受上帝所赐的恩典,同时接受其他基督徒的造就,才能在离开群体时活出敬拜的人生;我们透过个人敬拜与上帝紧密相连,再回到群体中,在领诗、接待、收集奉献、带领查经等等事工中运用祂所给的恩赐来造就教会,使众人可以在基督里同心敬拜。

 
第二种服事是爱邻舍,既包括传福音,也包括其他各种能展现爱的行动。爱邻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正如神学家切斯特顿(G. K. Chesterton)所说,邻舍是我们无法选择的,他们“带着人性的各种丑陋,好像星星那样陌生,也好像雨天那样无情”。若凭一己之力,我们绝对无法“爱邻舍如同自己”(路加福音10章27节),不会愿意为了使他们“得益处,得造就”(罗马书15章2节,和合本修订版)而限制我们自己说话行事的自由。我们不仅需要从上帝而来的爱,也需要其他基督徒的支持、鼓励与帮助。

 
我们要感谢上帝,因祂将我们与其他弟兄姐妹聚集在一起,使我们能够携手服事。
 

想一想

谁曾经使你得益处,鼓励你爱上帝和邻舍?你如何预备自己去造就他人呢?
 

 

祷告

亲爱的天父,求祢帮助我和其他弟兄姐妹携手并肩,向邻舍显出爱心,带领他们认识基督。奉耶稣基督的名祷告,阿们!
 
 

上一篇:共渡患难


 

 

回主页


 

 
 

共渡患难

 
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加拉太书6章2节

 
近年来,都市化(urbanization,又译作“城市化”)的过程和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离。每一天,我们在陌生人中间穿梭往来,不知道邻居家发生的事,不轻易向同事说心底话;就连亲朋好友,也不经常相聚,对彼此的生活细节知之甚少。我们缺乏社群生活的经验,遇到困难时,习惯于自己想办法,或只是与少数最亲近的家人共渡难关。这给我们的信仰实践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倘若我们和别的弟兄姐妹只在主日崇拜或小组聚会时相见,其他时间则各忙各的,不参与彼此的生活,那么我们可能相识很久却依然互不了解,甚至只能像俱乐部成员一样互相寒暄、闲话家常,却很难变成一个紧密结合、充满活力的社群。即使我们想要“彼此相爱”(约翰福音13章34节),我们的爱也难以穿透肤浅的关系,到达彼此生命的阴暗与软弱之处;我们各人的重担,也很难“互相担当”(加拉太书6章2节)。

 
因此,我们不仅要在查经班、祷告会、小组等狭义的“聚会”中与弟兄姐妹“有团契”(约翰一书1章3节,和合本修订版),还要在这些聚会以外与他们相处,比如一起聊天、买菜、烹饪、吃饭、郊游等等。这样,我们才会更深入地了解彼此,建立更深刻的相愛關係,更敏銳地覺察彼此的需要。當大大小小的患難來臨之時,能夠提供幫助的人知道該從何入手,處於水深火熱的人也能得到真正所需的支援。
 

想一想

当你在生活中面临难处时,你会向哪些人求助?你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这关系是怎样建立的?
 

 

祷告

上帝啊,感谢祢把我放在基督徒社群里面。求祢帮助我和弟兄姐妹彼此相伴,互相担当,一同经历痛苦与悲伤。奉耶稣基督的名祷告,阿们!
 
 

上一篇:互相勉励


 

 

回主页


 

 

下一篇:携手服事


 

互相勉励

 
我们又劝弟兄们,要……勉励灰心的人。——帖撒罗尼迦前书5章14节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会让我们灰心。日复一日地为患病的挚爱祷告,对方的病情却丝毫没有起色;每天都尽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做好,却屡屡被上司不留情面地责备;全年无休地尽心照顾孩子、料理家务,却总是被丈夫视为理所当然;为了好好带领查经班,无论多忙都认真预备,但弟兄姐妹常常说不来就不来……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意志消沉没什么大不了,毕竟人生不可能事事如意。我们常常说:“看开一点吧!”我们这样劝自己,也这样劝别人,好像只要心胸够开阔,一切令人灰心丧志的事情都会自动烟消云散。

 
然而,事情往往没那么简单。正如陈终道牧师在解释帖撒罗尼迦前书5章14节时指出的那样,人们灰心的原因虽不一样,但灰心的结果却是一样的:要么“自暴自弃”,要么“怨天尤人”。这都是“退后跌倒的预兆”。所以,“不要轻看灰心的人,要给他们新的盼望,挑旺他们的热心”,以免他们“陷在魔鬼的网罗里面”。

 
因此,为了防止“苦毒、恼恨、忿怒”(以弗所书4章31节)在我们心中滋生,我们灰心时需要别人用圣经的真理来勉励我们,提醒我们“行善,不可丧志;若不灰心,到了时候就要收成”(加拉太书6章9节)。我们也要时常与弟兄姐妹相聚,细心聆听他们的分享,才能及时发现当中的灰心之人,并用合宜的话语去勉励他们,好叫他们得着盼望,继续存着爱心行美善之事(参见希伯来书10章24-25节)。
 

想一想

哪些事情会让你灰心?为什么向别人坦诚自己意志消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祷告

慈爱的上帝,请帮助我与弟兄姐妹结伴同行,又开我的眼睛,使我看见并支持那些需要勉励的人。奉耶稣基督的名祷告,阿们!
 
 

上一篇:相互劝诫


 

 

回主页


 

 

下一篇:共渡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