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  希望

重建毁坏之处

道恩在十七岁时,因偷窃与吸食海洛英,不得不离开家人在南非开普敦市曼恩伯格镇的住处。他并没有离家太远,而是在他母亲的后院搭建一间简陋的铁皮屋。那里很快就被人称为“赌场”,一个人们吸毒犯罪的地方。然而,道恩在十九岁时,因相信耶稣而得救,从此开始了漫长又艰辛的戒毒过程。最后他靠着上帝的帮助及主内朋友的支持,终于成功脱离毒瘾。那间铁皮屋在搭建成的十年后,被道恩与同伴改造成一所家庭教会。这个曾经是罪恶沉沦的黑暗之地,现在却成为祷告和敬拜上帝之处。

重燃希望

在美国费城,一片杂草丛生的空地经过清理并种满美丽的花草树木后,变得绿意盎然、生气蓬勃。这样的环境让附近的居民感到心灵舒畅,对那些经济有困难的人更是如此。

一线曙光

马尔科姆·蒙格瑞奇(Malcolm Muggeridge)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担任间谍记者,在一个阴郁的夜晚他写道﹕“我躺在床上,浑身都是陈腐的酒味,绝望笼罩着我。我孤独地存在于宇宙中,好像永远都看不见一线曙光。”

失去光辉

我再也无法重拾女儿梅莉莎昔日的光彩了。她中学时期兴高采烈地打排球的美好身影,似乎也渐渐从我的记忆中消逝。有时我甚至难以记起,每当我们全家聚在一起时,那掠过她脸上惬意的羞涩笑容。梅莉莎在十七岁那年过世,她带给我们的欢乐也因此落幕。

光之守护者

人们称他们为“光之守护者”。

日蚀

我准备了护目镜,选定绝佳的观望位置,带着自家做的小蛋糕。与世界各地的民众一样,我们全家也一起观赏罕见的日全蚀景观,看着整个太阳逐渐被月亮的阴影遮住。

从水中经过

电影《烈火边境》讲述了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纽顿·奈特(Newton Knight)因支持解放黑奴而逃离南军,并率领一些南军逃兵和奴隶组成反抗军抵抗奴隶主。许多人视奈特为英雄,但在他开始叛逃时,两个奴隶曾救了他一命。那时他的脚受了伤,这两个奴隶把他带到沼泽地并照顾他,后来也有其他的叛军陆续加入他们组成反抗军。若这两个奴隶当时离弃奈特,他肯定无法存活,更不可能成为英雄。

归属

罗宾与莎娜两人都经历过丧偶之痛,数年后,两人因相恋而结婚,两个家庭也结合在一起。他们将这个新的家庭命名为“哈腓拉”(希伯来文意指“在痛苦中产生”),代表它是在苦难中淬砺出来的美好事物。夫妻俩强调,他们建立这个家并不是要忘掉过去,而是要从灰烬中迎向新生、拥抱希望。这个家是一个让他们有归属感,能一同享受生命的地方,在这里他们能对未来充满盼望。

绝望之处

欧牧师在某个城市从事青少年事工,难以想像当年他曾在当地吸食海洛因,他的改变让人看到上帝的作为。上帝以奇妙的方式,改变了他的心,让他从一个吸毒者变成牧师。他说:“我期望这些孩子们别重蹈我的覆辙,也不要再受同样的苦。我相信耶稣一定会帮助他们!”这些年来,上帝救他脱离毒瘾的辖制,而且不在乎他的过去,仍赋予他重要的使命。

友谊长椅

非洲国家津巴布韦(辛巴威)饱受战争创伤,失业率极高,人民深陷绝望,直到他们在“友谊长椅”寻得希望。失去盼望的人可以来到“友谊长椅”和“祖母”说话,这些受过训练的年长妇女会聆听抑郁者的挣扎。以他们国家的语言来说,抑郁就是“忧思过重”。

盼望何在?

布道家爱德华·佩森(Edward Payson,1783-1827年)的一生极其艰苦。他弟弟的离世令他大受打击;他本身罹患躁郁症,且饱受严重偏头痛的折磨;一次坠马意外使他的手臂瘫痪,后来他还差点死于肺结核。但令人惊奇的是,这一连串的遭遇并未让他灰心绝望。根据他的朋友透露,佩森在过世前仍满有喜乐。这怎么可能呢?

坚守盼望

我的朋友被诊断出罹患癌症时,医生劝她开始安排后事。她打电话给我,凄然泪下,说她放心不下丈夫和年幼的孩子,于是我请我们都认识的弟兄姐妹迫切为她祷告。不久后,另外一位医生鼓励她切勿放弃希望,并保证他的团队会竭尽所能地帮助她,这令我们深感欣喜。虽然有时她的情况艰苦难熬,但她仍定睛仰望上帝而不看眼前的困境。她坚持下去,从不放弃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