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灵命日粮

新事物

有三年之久,我朋友苏珊除了日常生活用品外,没有给自己买过任何东西。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她的收入锐减,使她必须过简朴的生活。她说:“有一天我在打扫家里时,发觉家里的东西看起来又破旧又褪色。使我不禁开始怀念拥有新事物时,所带来的那种既新鲜又兴奋的感受。如今身边的一切如此陈旧黯淡,让我觉得生活好像没什么值得期待。”

赐自由的上帝

在美国总统林肯解放黑奴,南军已经投降的两年半之后,德州仍不承认奴隶拥有人身自由。直到1865年6月19日,联邦将军戈登‧格兰杰(Gordon Granger)率军进抵德州的加尔维斯顿岛,并要求释放所有被奴役的人。想像一下,当奴隶们身上的锁铐断开,这些被奴役的人们听到获得自由的宣告,是何等震惊和喜悦。

孤寂者之友

荷莉·库克(Holly Cooke)因工作而移居伦敦,在那里她连一个朋友也没有,每到周末就觉得凄凉冷清。根据一项全球性调查显示,伦敦是最容易感到孤独的城市,有55%的伦敦居民说他们感到孤独,相形之下,邻近的葡萄牙里斯本只有10%的居民有孤寂感。

慷慨与信心

几年前,我们教会受邀接待一些难民。他们的国家因政权转移而动荡不安,使他们不得不逃离祖国。这些难民家庭来的时候只带了一个小包能装得下的物品。我们教会有好几个家庭都乐意接待他们,而有些家庭即使没有多余的空间,也愿意收留一些人。

得到医治!

因脊髓损伤而瘫痪的人有了新的希望。德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刺激神经生长的方法,可以重新连接肌肉和大脑之间的神经通路。这种神经的再生使瘫痪的实验鼠再度行走,研究人员将继续进行测试,以判断这种治疗方法对人体是否安全有效。

服事的心

在默利叔叔去世的时候,各式各样的悼词纷至沓来。然而所有的悼词都有同样的一个主题:默利叔叔以服事他人来表达对上帝的爱。最能体现这一点的,莫过于他在二战期间的服役经历。当时他在军中担任医护兵,是战场上没有武器装备的医护人员。虽然他英勇的表现使他获得崇高的军事荣誉,但最令人难忘的是他的爱心服事,无论是在战时或战后,他都带着怜悯去服事别人。

困境与信心

在一个周六早上的查经班里,一位当父亲的倾诉了他的苦恼,他任性的宝贝女儿搬回家里住了,但女儿在家里的一些行为却总是让他感到无所适从。一位姐妹提到自己的健康状况不佳,慢性疾病和衰老对她的身体造成不良的影响,虽然看过许多医师,但进展甚微,令她十分沮丧。出于上帝的安排,那天我们正好查考马可福音第5章。在查考完这章经文之后,大家心中的盼望和喜乐显而易见。

等候耶稣

我朋友保罗正在等待维修人员来修理他家的冰箱,这时他在手机上看到维修公司传来的简讯,上面写着:“耶稣正在路上,预计会在上午11点35分左右抵达。”保罗很快就发现,那名维修人员的名字确实是耶稣(Jesús,西班牙语常见的男性名字)。

上帝的杰作

尽管神经科学界在理解大脑如何运作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科学家们承认,目前对大脑的了解仍处于早期阶段。虽然,他们了解大脑的构造、某些方面的功能,以及哪些区块会对环境做出回应、接收感官刺激、产生动作和控制情绪,但是他们尚未明白,这些区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影响行为、感知与记忆。上帝极其复杂的杰作──人类──仍有许多难解之谜。

安身何处

爱尔兰诗人叶慈(W. B. Yeats)希望自己死后能被葬在本布尔本山下,这是爱尔兰西部一座宏伟的平顶山。他晚年所写的一首诗就是《本布尔本山下》,如今他的墓碑上刻着那首诗的最后一句:“冷眼观生死,骑士策马行!”

分秒必争

当1912年4月铁达尼号撞上冰山时,约翰·哈普尔牧师(John Harper)为他六岁的女儿,在数量不多的救生艇上争取到一个位子。然后,他把自己的救生衣给了同船的一位乘客,还跟任何一位愿意听的人传讲福音。当船沉没时,数百人等着无望的救援,哈普尔牧师游向一个个落海的乘客,说:“当信主耶稣,你⋯⋯必得救。”(使徒行传16章31节)

慷慨捐助

我妻子苏珊在学校的课外圣经社团服事,每周一次。最近,社团鼓励孩子们捐钱救助饱受战争蹂躏的乌克兰孩童,于是苏珊把这项捐助计划告诉我们11岁的孙女玛姬。约一周之后,我们收到玛姬寄来的一封信,里面装着美金3.45元,信上面写着:“我把自己全部的钱都捐给乌克兰的孩童,以后我还会再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