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胜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欧洲的一些军营中,有一种不寻常的补给物资为思乡情切的士兵们空投而至,那就是直立式钢琴。这些钢琴是特别制造的,其金属含量只有一般钢琴的十分之一,并采用了特殊的防水胶和防虫处理。这些钢琴虽然朴实无华,却能让士兵享受好几个小时的娱乐,聚集在一起吟唱耳熟能详的家乡小曲,提振士气。
人人皆敬拜
最近我去了希腊的雅典,参观了著名的古市集阿哥拉。这里是古时哲学家教导众人的地方,也是雅典人膜拜神祇之处。在雅典卫城的附近,我看到了阿波罗与宙斯的祭坛,而这里也曾竖立女神雅典娜的雕像。
开启我心眼
在2001年,一名早产儿克里斯多福·达菲(Christopher Duffley)顺利地存活下来,医生们都十分意外。他在五个月大时被送入寄养中心,直到他的姑姑一家人领养了他。有一位老师发现四岁的克里斯多福虽然双目失明,并被诊断患有自闭症,却拥有绝对音感。六年后,克里斯多福站在教堂的讲台上,唱着《打开我心灵的眼睛》,而这则短片在网络上累积观看次数超过百万。在2020年,克里斯多福分享了他为何要当身心障碍人士的倡议者。他不断证明,只要他心眼明亮,看见并明白上帝在他身上的计划,就有无限的可能性。
齐聚一堂敬拜
参加大型活动可能会使你产生令人惊奇的蜕变。研究人员余丹尼和他的同事在英国和美国参加多日的大型聚会,与超过1,200人互动。过后他们发现,盛大的集会庆典会冲击人们原有的道德准则,甚至会影响我们跟人分享资源的意愿。他们的研究发现,有63%的出席者在集会庆典中都有“蜕变式”的经验,这些盛会也让他们感受到与其他人有更深的连结,对家人、朋友甚至根本不认识的人更为慷慨大方。
心存盼望
在战争期间,爸爸在执行任务时失踪了,但七岁的妹妹对母亲说:“我知道爸爸要回家了,因为他送花给我。”因爸爸在离家执行任务之前,为妹妹预订了生日花束。而当他失踪时,这些花却如期送到。但是妹妹说得没错,折磨人的战局结束后,爸爸确实回家了。现在数十年过去了,妹妹依然保留着当时摆放花束的瓶子,提醒自己要时常心存盼望。
赞美的泪水
多年前母亲住在临终关怀中心时,我负责照顾她。当时,我感谢上帝让我有时间照顾她四个月,也恳求上帝帮助我度过这段悲伤的日子。我的情绪很复杂,经常难以开口赞美上帝。然而,在母亲咽下最后一口气,我哭得无法自已时,口中却轻声说:“哈利路亚!”在如此悲不可抑的时刻,我竟赞美上帝,这令我自责良久,直到多年后我细读诗篇30篇,才得以释怀。
青石钟
青石是一种很特别的岩石。当你敲打青石,有些会发出带有音调的声响。在英国威尔斯有个村庄,名为曼克洛乔格(Maenclochog),意思是“钟”或“钟响石”。一直到18世纪,这个村庄里教堂的钟都是用青石制造而成。有趣的是,在英格兰的巨石阵遗迹也是用青石建造的,使得有些人好奇最初造出巨石阵是否带有音乐的目的。有些研究人员认为,巨石阵的青石是从约三百公里外的曼克洛乔格附近运来的,因为这种岩石具有能发出音调声响的特性。
喜乐的理由
当兰德姐走进教堂时,周边的人都感受到她的喜乐。她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手术,刚刚才康复。主日聚会结束后,兰德姐如往常一般走过来与我交谈。我实在很感谢上帝,因这些年来她常陪我一同哭泣,也会温柔地纠正我和鼓励我。当她自认为伤害了我并使我伤心难过时,甚至会请求我的原谅。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她总是邀请我坦然与她分享内心的挣扎,而且她也经常提醒我,我们有很多理由要赞美上帝。
世界齐心歌唱
在1970年代,可口可乐公司为广告主题“真材实料”(The Real Thing)推出了一首广告短歌,后来由某英国乐团唱完整首歌曲,至今年长一辈可能都记忆犹新。尽管如此,很多人还是难忘原版的电视广告,数百名年轻人站在罗马郊外的山丘顶上一起唱着这首短歌。当中不同肤色、民族的人,都站在一起唱出:“我要教导世界歌唱,以完美和谐的声音⋯⋯我想看一看这个世界,所有的人都手拉手站在一起⋯⋯。”虽然歌词中那世界和谐的景象似乎是幻想,但作者渴望让全世界一起以爱心和谐歌唱的理想,引发了我们的共鸣。
齐来敬拜
在教会多代同堂的聚会中,会众不分老少一同齐声高唱赞美诗,许多人都感受到喜乐与平安。但一个焦头烂额的母亲却没有这样的体会。她一边哄着快要嚎啕大哭的宝宝,一边为五岁的孩子捧着诗歌本,同时还要让另一个刚学步的孩子别乱跑。后来,坐在她后面较年长的男士自愿带学步的孩子去旁边绕绕;另一位年轻的女士则表示,可以帮忙她为五岁的孩子拿诗歌本。在两分钟内,这位母亲的处境改变了,她终于可以松一口气,闭上眼睛,专心敬拜上帝。
奇妙创造
某天,当提姆在阿拉斯加的鲁特冰河健行时,看到从未见过的苔藓。尽管他是研究冰河的专家,但他对这些大量的苔藓小球却是一无所知。在追踪鲜绿色的小球多年之后,提姆和他的同事们发现,与树上的苔藓不同的是,这些名为“冰河鼠”(glacier mice)的苔藓没有依附任何物体,甚至更令人惊讶的是,它们会像羊群或牛群一样集体行动。最初,提姆和他的同事们以为,苔藓小球是被风吹动或是滚动滑落,但他们的研究排除了这些猜测。
真正的敬拜者
美国作家安妮.迪勒(Annie Dillard)终于有机会去参观伯利恒的主诞堂。在教堂内地下室的最深处,她来到一个小洞穴(或小石窟)。在这狭窄的空间里点了许多蜡烛,吊灯也照亮地板的一角。那里有一颗14角银星镶嵌在一块凸起的大理石地板上,据说那就是基督诞生的地点。然而,对她来说并无深刻的感受,因她明了上帝绝不会局限在这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