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  圣经

安度人生风暴

在1999年7月16日,小约翰·肯尼迪驾驶的小飞机坠入大西洋。调查人员判定,事故起因是一种称为“空间迷向”的常见失误。当飞行员由于能见度低而迷失方向,忘记依靠仪器帮助他们成功到达目的地时,就会出现这种现象。

用真理对抗谎言

我把圣经放在讲台上,看着台下一张张热切等着我开始分享信息的脸庞。我已为此祷告,也预备了讲章。为什么我会说不出话来呢?

比蜜更甜

在1893年10月,芝加哥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人潮汹涌,当地的剧院全都暂停营业,因为剧院的业主认定所有人都会去参加世界博览会。但布道家德怀特·慕迪(Dwight Moody,1837-1899年)仍想按计划举办布道会,在芝加哥另一端的音乐厅里讲道与教导。当时慕迪的朋友叨雷(R. A. Torrey,1856-1928年)怀疑他能否在博览会当天吸引人群。虽然有超过70万人前往博览会,然而靠着上帝的恩典,也有许多人来参加布道会。事后叨雷总结说,众人之所以前往,是因为慕迪熟知那本世人最渴望了解的书──圣经。叨雷盼望人们也像慕迪一样喜爱圣经,全心投入并持之以恒地阅读。

关怀书信

数十年前,美国精神科医生杰利‧莫多(Jerry Motto)发现表达关怀的信具有莫大的影响力。研究显示,寄信给曾企图自杀的出院患者表达关心,可让病患的再自杀率降低一半。近来,医务人员也发现在跟进重度忧郁症患者的治疗时,发送关怀的简讯、明信片、影片或图像,也具有同样的效果。

记这些事

在1943年9月7日,荷兰犹太裔女作家贺乐孙(Etty Hillesum)在明信片上写道:“主是我的高台⋯⋯我们唱着歌离开集中营。”她从火车上丢出这张明信片,而这也是她留下的最后一份文件。同年11月30日,她在奥斯威辛集中营遭杀害。贺乐孙在日记中描述在集中营的经历,这些日记后来被翻译与出版。她从自己的角度记述了纳粹占领下的恐怖事件,以及上帝所造世界的美好。这些日记被翻译成67种语言,让许多读了这些日记的人,可以相信在邪恶之外仍有美善。

永不放弃

南苏丹的克利科族主教尼戈(Semi Nigo)用“战争频传,遥遥无期”,形容他的教会渴望拥有克利科语的圣经,但却一再被延误的情况。事实上,在这之前,他们未曾有过克利科语的文字印刷。几十年前,尼戈主教的祖父勇敢地开始翻译圣经的工作,但因战争和局势动荡而使翻译事工一再受挫。然而,尽管他们所处位于乌干达北部和刚果民主共和国的难民营屡屡受到袭击,主教和信徒们仍坚持进行圣经翻译事工。

阅读最伟大的书

冰岛这个小国是个阅读之国。据报导,这个国家每年出版的书籍及人均书籍阅读量远远超越其他国家。在平安夜,冰岛人的传统是亲友间互赠书籍,然后阅读直到深夜。这一传统可追溯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当时各类货品的进口都受到限制,但纸张价格低廉。因此,冰岛的出版商便在秋末开始在市场推出大量新书。如今,每个冰岛家庭都会在十一月中收到一份全国新书目录。人们将这个传统称为“圣诞书潮”。

看出图像

最近,我发现了变形雕塑的奥妙。这些艺术品在乍看之下似乎只是随意组合的杂物,只有从正确的角度观看,才能产生视觉效果。例如有件作品以一连串垂直排列的枝杆,呈现某位著名领袖的容貌。另一件作品则以许多电缆,勾划出一头大象的轮廓。还有一件艺术品是以电线连结数百个黑点,从正确的角度便可看出那是一位女士的眼睛。欣赏变形雕塑的关键在于以不同的角度观看,直到看出其中隐含的图像。

刻在心版上

在1450年,约翰尼斯·古腾堡(Johannes Gutenberg)将活字运用在印刷术上,引领西方进入大众传播时代,将学习带入新的社会领域。这项发明不仅让世界各地的人识字、读写能力获得提升,也让新的知识迅速传播,给社会、宗教各方面带来深远的影响。古腾堡制造出史上第一本印刷版本的圣经。在此之前,圣经一直是靠抄写员煞费苦心地手工誊写,并且经常得花一年的时间才能制成一本。

时光书信

每年都有超过百万名年轻人,报名参加国际书信写作比赛。2018年的比赛主题是:“假如你是一封能穿越时光的信,你想要向读者传递什么消息呢?”

预报者的失误

在1938年9月21日中午,一位年轻的气象学家查理·皮尔斯(Charles Pierce)对美国气象局发出预警说,有两道锋面正造成强大飓风,吹向美国北部的新英格兰。但当时的气象局局长却嘲笑皮尔斯的预测,并断言飓风这种热带风暴不会到达那么偏北的区域。

渴慕上帝

有位初信者非常渴望能够阅读圣经。但他过去在一场爆炸事件中,失去了视力和双手,所以当他听闻有位女士以嘴唇来触读盲文点字时,他也试着这么做。可惜他马上就意识到,自己嘴唇的神经末梢也遭到了破坏。后来,当他发现自己还能用舌头感受、辨识盲文字母时,实在令他欣喜若狂!他终于找到了一种阅读与享受圣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