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渺小
许多影评家认为大卫.连(David Lean)执导的《阿拉伯的劳伦斯》是史上一部最伟大的电影。那片浩瀚无垠的阿拉伯沙漠场景,影响了许多电影制作人,就连奥斯卡金像奖导演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也不例外,他说:“我第一次看这部影片就感到震撼,觉得自己十分渺小,至今这部影片仍让我觉得自己小如蝼蚁,其伟大之处就在这里。”
转身逃跑
艾丽曾经是个聪明漂亮又有才华的少女,还拥有慈爱的双亲。然而在高中毕业后,她受到怂恿而尝试了海洛因。父母注意到她的改变,而艾丽也终于承认毒品对她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于是父母将她送进戒毒中心。完成治疗后,父母问艾丽,关于尝试毒品,她会给朋友什么建议?艾丽说:“要马上转身逃跑,只是说‘不要’是绝对不够的。”
不只是水
我对教会最早的童年记忆之一,就是有一位牧师走在礼拜堂的中间走道,要我们“记得受洗的水”。当时我心想:记得受洗的水?要怎么记得呢?接着,这位牧师就用水泼洒每一个人,对当时还是幼童的我来说,这种场面实在是既兴奋又困惑。
为孩子祷告
为孩子祷告
上帝交付给父母一份全世界最重要的工作——养育孩子,让他们爱慕、敬畏并服事上帝。有人说,小孩就像是未干的水泥,无论什么掉在上面都会留下印迹。你有一份最了不起的工作,就是按着上帝的托付,影响并塑造你孩子的生命。
牢记五项原则
箴言书教导了下列管教原则,有些清楚明确,而有些则委婉含蓄:
- 所有孩子都需要某种形式的管教(箴言22章15节说)。但记得,每个孩子都不同,同样的行为准则未必适用于所有孩子的身上,我们必须针对特定的情况来调整行为准则。
- “管教”这个词涵盖广泛的教养技巧,从教导到责打都有。智慧的父母在面对不当行为时,会使用不同层级的管教方式,并依据严重程度来作出调整,直到遏制不当行为。智慧的父母会及早开始使用符合孩子年龄的管教技巧,并一致、尽心地贯彻执行。他们也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示范合宜行为的必要性,那是传递讯息最强有力的方法。
- 管教的目标是在于帮助孩子,即使上帝也管教祂所爱的(箴言3章12节)。但总要在爱中管教,而非在盛怒之中。
- 某些形式的处罚超过父母的责任。智慧父母理解他们不该执行某些形式的管教,而把这些管教留给合适的社会单位。
- 时时仰望上帝的帮助。我最喜爱的经文之一是雅各书1章5节:“你们中间若有缺少智慧的,应当求那厚赐与众人、也不斥责人的上帝,主就必赐给他。”箴言也提醒我们上帝垂听义人祷告(箴言15章29节)。
父母的职责终有结束的一刻。当孩子征询,我们还是可以给予建议,只是必须松开手,让孩子自己做决定(以及犯错)。祈愿我们已给予他们活出敬虔生命的基本要素,我们也要持续每天为孩子祷告,求主带领他们更成熟、有智慧。
直等那日到来前,让我们好好珍惜与孩子在一起的年日,“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并且尽我们最大的努力,藉着上帝的帮助,祷告孩子“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箴言22章6节)。
上一篇:非暴力的体罚
非暴力的体罚
非暴力的体罚
不忍用杖打儿子的,是恨恶他;疼爱儿子的,随时管教(箴言13章24节;参箴言22章15节)。
生命中的罪如果不加以检视,可能会犯下更多、更大的罪行。正如吸毒者必须服食越来越多的毒品以达到同样的兴奋感,这很容易导致药物滥用而不自知,任凭撒但引诱我们走向罪恶深渊。我们需要把根基立于此原则之上,以上的那句箴言点出如果放任不管孩子的不当行为,情况会逐渐恶化,最终毁了他们的一生,甚至导致灭亡——最终惩罚是与上帝永远隔绝。
千万不要放任孩子,错过管教。父母若用杖管教子女不但不至于死,相反的,身体的责罚能够救他们脱离死亡(23章13-24节)。
最后的手段
这个层级的管教(非虐待形式的体罚)宜先保留,直到其他前面层级的管教都无效,而孩子仍持续表现出破坏性的行为时才使用。当小孩得到充分告诫,也很清楚了解什么是不当行为,却明知故犯,家长就该执行管教。但记得:父母不应该在怒气中管教,且必须贯彻、一致地执行说好的刑罚。
智慧的父母了解子女,知道对他们最好的处罚方式,也会把体罚当作是最后的手段。另外一个智慧的表现是,父母懂得决定足以遏止不当行为的处罚次数,而且谨慎行事。
教养小孩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是让孩子知道你爱他们,以及无障碍的沟通。我不太常打小孩,但记得有一次,其中一个孩子整天捣蛋,我们已用遍每个层级的管教方式仍于事无补,最后只好使用体罚。我确定他了解为何要被处罚,然后让他趴在我的腿上。我打了他屁股两下,他开始哭泣。处罚结束后,我给他一个拥抱,而他说了对不起。之后,他在态度上有很大的转变,也知道界线在哪里。
训责但不伤害
训责但不伤害
箴言用希伯来文yākah这个词汇来传达训斥的意思,当中不单有“指责、责备、改正、说服或判有罪”的意思,还有指明一个人的过犯,要他悔改的含义。(箴言3章12节)
责备一个人,指的是对他不合宜的行为表达不赞同或告诫。上帝藉着不同的方法对祂的孩子施行责备。有时可能是透过我们的良知——我们做错事,就会开始良心不安;有时候是透过他人——我们做了一些事情伤害别人,他们说出来;有时候透过上帝的话语、主日信息或一些情境,使我们知道上帝不喜悦我们所做的某件事。
身为父母,我们也需要对孩子这么做:在爱中指责或训斥,以至于他们明白有些行为无法被接受,并且需要改变。
把矛头指向行为本身
责备之时,我们应把不满的矛头指向行为本身。别说“你从来不会记得倒垃圾”,更好的说法是“这已经是本星期第三次你没有倒垃圾(说明频率)。我希望你记得每天(讲明时间)晚餐后去倒垃圾。如果你明天不倒垃圾(孩子拒绝履行的责任),明晚就不能看电视(或者其他合适的处罚)。”训斥孩子时,父母需要谨慎他们的用词,毕竟被所尊敬和爱的人批评将带来极大伤害。我们需要时间学习和练习不带批评的教导。
父母可以选择各式各样的惩处方式,例如暂停、剥夺孩子喜欢的事物(包括喜爱的玩具或活动)、多做额外的家事、取消零用钱等。
最好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对不当行为採取相对应的处罚。例如,如果孩子拒绝待在儿童座椅上,就不开车;如果他把食物扔在地上,那他就不能再继续吃,可能会饿肚子(如果孩子年纪较大,就请他帮忙清理地板)。过程中,父母或许很容易动摇,所以要冷静、坚定、合情理,并且一致。避免和孩子争论,也不要讨价还价。
让孩子承担后果
除了训斥孩子,我们有时候应该让他们承担做错事的自然后果。犹记得小时候,父母三番四次警告我,不要在屋后的空地上打垒球,因为那地点靠近一些房子。他们很严正地提出告诫,并指出如果我一意孤行的话,有天可能会打破别人家的窗户,届时就要自己赔偿。可惜我依然把父母的话当耳边风,有天我击出的界外飞球,果真打破邻居家的玻璃。虽然百般不愿意,我还是对爸妈说了这事,而且很确定的是,他们要我赔偿那片打破的玻璃窗户。那一次,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训。
警告但不唠叨
警告但不唠叨
你在一个不太熟悉的地区开车,想找一条街道。但这时,你从后视镜里看到警车的警灯在闪烁,示意你停车。原来你因为满脑子都想着找路,不晓得自己已经超速。拦车的警员决定给你一个警告而不是罚单,同时提醒你那地区的速限。
同样地,当我们孩子的行为处于“危险状态”,在合宜与不合宜的界线中间,需要有人提出警告。或许他们不明白自己的行为近乎或者已经越界,又或者他们早已知道,但想看看你会不会发现,挑战你是否会执行所设下的规则。无论是哪一种情况,警告可让孩子知道什么时候他们需要改变。
我儿,恶人若引诱你,你不可随从。(箴言1章10节)
(智慧)要救你脱离恶道,脱离说乖谬话的人。(箴言2章12节)
给予第二次的机会
大人的责任是执行规则。有时候孩子不喜欢你那么做,不过没关系,此时孩子的生活中,需要你作为他的父母而不是朋友,他们也需要你坚定但充满关爱地去执行这些规则。我们不用威胁和吼叫,但必须坚定。记得,我们不能期待完美,孩子不可能第一次(或第二次)就改正行为,我们得经常给予第二次的机会。
提出警告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孩子想想如果执意选择走向错误的方向,将会面对什么后果。为强调警告的重要性,我们可能需採用某种非体罚的处罚方式,比如暂停、拿走玩具或喜欢的物品,取消特权等等。打个比方,你吩咐女儿打扫房间,但她充耳不闻,继续玩游戏。因此,你给予警告。如果她还看不懂时钟,那你可设下计时器,告诉她闹铃响的时候,她就得打扫房间;如果她懂得看时间,便告诉她房间什么时候必须打扫好。不管是哪一种情况,先问她如果房间没有打扫好,就该承受什么后果。既然已经清楚设下合作和不当行为的界线,她可以自行决定打扫与否。假使她选择不合作,你也要有下一步的行动。
避免唠叨
不断重复的警告就如唠叨,毫无果效。我们应避免对孩子唠叨。你是否曾听见自己说过:“我已经跟你讲过不下百次了”?父母很容易陷入这样的循环,因此提出警告之后,父母必须要下定决心彻底执行所设下的处罚方式。
珍惜受教时刻
珍惜受教时刻
原则三:解释不顺服的后果
有人说:“经验就是知道一堆你不应该做的事。”身为成年人,我们在过往的人生中以痛苦的方式学会了许多功课——那些若生命重来,我们会闪避的事情。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些智慧传给孩子,让他们可以从我们的经验中学习,这样不是很好吗?
箴言书中经常提到管教的原则,作者毫不避讳解释罪的负面后果。例如“你心中不要恋慕她的美色,也不要被她眼皮勾引。因为,妓女能使人只剩一块饼,淫妇猎取人宝贵的生命。”(箴言 6章25-26节)或“人若怀里搋火,衣服岂能不烧呢?人若在火炭上走,脚岂能不烫呢?”(箴言6章27–28节)
孩子会内化父母的价值观
孩子懂得分辨一些行为的对错,是因为你曾告诉他,或者是他自己曾自食苦果。5岁以前的孩子会开始内化父母的价值观和教导:你所认为对的事或行为,在他而言也是对的。你的价值观,不管是否符合伦理道德,都会成为孩子的一部分。因此,教导孩子时,你需要保持谦卑和谨慎,确认自己的价值观符合圣经真理。
日常生活中,父母要珍惜“受教时刻”——那些自然产生、稍纵即逝的美好教导时机。透过周遭发生的事情,你可以和年纪大一些的孩子讨论的重要议题,包括与别人相处、说诚实话、帮助他人、不偷窃、不伤害别人等等。当孩子再长大些,你需要与他们讨论性爱以及其他情欲诱惑,帮助他们建立合乎圣经的性观念。
唠叨并非有效的教导方式,唯有融洽的亲子关係,能够使孩子愿意与我们谈这些重要话题。父母应有智慧地提供与孩子年龄匹配的资讯。但也别想得太简单,毕竟现在小学生所接触的事物,远比他们父母小时候来得更多。
倚靠上帝的智慧
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我们需要有更多的智慧去帮助他们(以及我们自己),突破各种困境。记得雅各书1章5节说:“你们中间若有缺少智慧的, 应当求那厚赐与众人、也不斥责人的上帝, 主就必赐给他。”感谢上帝,祂乐意赐下每个人都需要的美好智慧。我们都需要多鼓励和关爱孩子,并以身作则活出属上帝的生活方式。
防患于未然
防患于未然
原则二:告知不合宜的行为
若要避免麻烦缠身,最有智慧的方法就是懂得防患未然。例如,你第一次带女儿到屋前玩球,她非常兴奋。你知道如果球滚到马路上,她可能会追过去。所以你提前告诉她,球或许会滚到马路上,若真是如此,她绝对不能去捡。透过预先沟通和指导,你教导了女儿捡球前,先留意马路安全。之后,随着她长大,你需要告诫她“陌生人的危险”。待她拿到驾照时,她则需要了解震耳欲聋的音乐、开车使用手机和车上太多乘客会造成分心驾驶,产生莫大危险。
不仅是箴言书,事实上所有圣经经文皆预先展示了错误的态度和行为,并且告诉我们哪些行为是可以避免的,就如圣经已提醒我们,“耶和华所恨恶的有六样,连祂心所憎恶的共有七样:就是高傲的眼, 撒谎的舌, 流无辜人血的手,图谋恶计的心,飞跑行恶的脚,吐谎言的假见证,并弟兄中布散纷争的人。”(箴言 6章16–19 节)
犯错之前给予警告
透过这些和其他经文,我们明确得知,上帝不喜悦某些行为,而且祂是在我们犯错以前,而非犯错之时给予警告。此外,祂也给我们机会导正错误的行为。同样的,我们的孩子需要知道哪些事情他们不应该做,晓得生活中的限制和界线。当孩子知道界线在哪里时,将让他们更有安全感。
一位拥有3个孩子的妈妈说,为帮助孩子避免做出不当言行,每次孩子受邀到朋友家作客时,她会在抵达前,向孩子说明他们可以怎么做,还有提醒他们什么话不该说。这位妈妈知道小孩没有成熟的社交礼仪,容易说出他们心里的想法。她预先帮助他们设想可能面对的问题和情况,告诉他们该避免哪些反应,而哪些反应是可被接受的。
对于年龄更大一些的孩子,父母可以把握生活中的机会教育。如果你青少年时期的女儿有朋友怀孕了,你可以和她聊聊朋友的生活变化,以及帮助朋友的最好方法,再与女儿谈论她自己可以如何避免陷入同样的处境。透过脑力激荡,引导她思考在某些情境之下应该能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