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  罪

那人是谁?

有人在住家外面装设了一台监视摄影机,他为了确认系统正常运作而观看所录下的影像,却赫然发现一名身材魁梧、穿着深色服装的男子在他家后院盘桓。他紧盯着这名男子,看看他要做什么,却觉得这名不速之客有点眼熟。最后,他终于恍然大悟,这根本不是什么陌生人,而是他自己在后院的身影!

新心

父亲的胸痛已持续一段时间,经医生检查后,发现他的心脏有三条动脉阻塞了。

涂抹

在1770年代,还没有发明橡皮擦前,人们会用面包皮擦去纸上的墨迹。英国工程师爱德华.纳尔恩(Edward Nairne)原本要拿一块面包皮擦去错字,却误拿了一块橡胶,结果发现效果更好,而且残留的橡皮屑也可轻易用手清除。

甩包袱日

从2006年开始,在美国纽约的时代广场,有一群人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每年都举办一项不寻常的庆祝活动,称为“甩包袱日”或“解脱日”(Good Riddance Day)。这是源自拉丁美洲的传统,人们写下一年当中不愉快或不堪的回忆,以及不幸的遭遇,然后扔进工业用的碎纸机。有些人甚至亲手用长柄大锤,将他们想要摆脱的事物敲碎。

变得更好

有一群渔夫在辛苦忙碌了一天之后,聚在苏格兰的一家酒馆聊天。其中一人兴奋地描述捕鱼的情景,他手臂一挥,结果将餐桌上的玻璃杯扫到墙上,杯子应声破碎,在白色的墙面留下污渍。那人向酒馆老板致歉,表示愿意赔偿损失,但这已无济于事,白色的墙面已经毁损。这时,有位坐在邻桌的先生说:“别担心!”他起身从口袋里拿出画图的器具,并以丑陋的污渍构图作画,接着一帧雄伟的鹿头壁画逐渐成形。这位化腐朽为神奇的人,就是苏格兰的动物艺术家埃德温.兰希尔爵士(Sir E. H. Landseer)。

呵护备至

我年幼的孙儿们喜欢自己穿衣穿鞋。有时候他们会把衬衫前后穿反了,年纪更小一点的还常把鞋子穿错脚。通常我都不忍心告诉他们,而且我也觉得他们这个天真的样子,特别可爱。

被释放

一个生来就罹患脑性麻痺的男孩无法说话,也无法与人沟通。但他的母亲从未放弃,当他十岁时,他母亲想出了办法,透过他的目光和一个字母板与他沟通。有了这样的突破,他母亲说:“他被释放了,我们什么事都可以问他了。”现在,乔纳森能以目光与人交流,甚至能读写诗歌。当被问及与家人和朋友“交谈”是什么感受的时候,他表示:“能告诉他们,我很爱他们,真是妙极了!”

口误

不久前,我用语音输入法发了一封简讯给我的妻子凯莉。当时,我正准备出门接她下班回家,我想要发简讯问她:“妳要我在哪里接妳,老妞儿?”

饶恕的艺术

某天下午,我花了两个小时参观一个画展,主题为父亲与他的两个儿子:饶恕的艺术。在那里,所有的画作都环绕着耶稣所说的浪子的比喻(参阅路加福音15章11-31节)。其中,我觉得爱德华.罗杰(Edward Riojas)的画作《浪子》尤其震撼人心。画作描绘了误入歧途的浪子,穿着破旧的衣裳,垂头丧气地走路回家。在他背后是一片死亡之地,他刚踏上小径,父亲已激动地奔向他。在那幅画作底下,写着耶稣所说的话:“相离还远,他父亲看见,就动了慈心。”(20节)

被人藐视

苏珊娜.西伯(Susannah Cibber)是18世纪知名的歌手。然而,她的婚变丑闻也是众所皆知。因此,当1742年4月韩德尔的清唱剧《弥赛亚》于爱尔兰都柏林首演时,许多观众并不赞成由苏珊娜担任独唱。

显露与医治

在小时候,我看着父亲在从未犁过的田地上耕作。在第一次犁田时,父亲会将翻出来的大块石头搬走。然后,他会一次又一次地犁田,翻松土壤。父亲每犁一趟田,就会捡出石块丢弃,犁地越多次,翻出来的石块也越小。这样的过程要持续好几趟,才能够完成犁地工作。

洁白如雪

去年十二月,我们全家到山区旅游。我们一直都是居住在热带地区,所以这是我们第一次见识到雪景的壮丽迷人。我们凝视着白雪覆盖着的满山遍野,丈夫不禁引用以赛亚书的经文:“你们的罪虽像硃红,必变成雪白。”(以赛亚书1章18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