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形色色
几十年来,伦敦一直是世界上最国际化的城市之一。1933年,有位记者谈及这个英国的首都时写道:“我仍然认为伦敦最美的风景,是不同肤色和语言的各族人士聚集而成的群体。”如今,这样的多元性在伦敦依旧随处可见,并藉着国际化社会里混杂交融的气味、声音和景象展露出来。这世上最伟大的城市之一,令人着迷的部分原因就在于其多元化之美。
比蜜更甜
演讲者正谈论敏感的种族问题,但他仍然冷静从容。站在有大批观众围绕的讲台上,他大胆地发言,但言词优雅、谦逊、和善,甚至带着幽默。很快地,情绪紧绷的观众们明显地放松下来,和演讲者一起探讨他们所遇见的困境:该如何以冷静的态度和言词,去解决他们所面对的棘手问题。换言之,要如何以柔和的方式面对尖锐的课题。
与圣灵同调
当我听着钢琴调音师在优雅的平台型大钢琴上调音时,我想到以前听过从那台钢琴流泻出《华沙协奏曲》绝妙惊人的乐音,以及诗歌《祢真伟大》低沉圆润的旋律。但如今这台钢琴极需要调音。虽然有些琴键音调准确,然而其他的音调若不是过高就是过低,让人听了不太舒服。调音师的职责并非让每一个琴键都能发出相同的音,而是确保每个琴键都能发出准确的音调,在演奏时才能创造出整体的和谐感。
群体记忆
神学家毛励策(Richard Mouw)曾提到记住过往教训的重要性。他引述社会学家罗伯特.贝拉(Robert Bellah)的话,表示繁盛的国家必定是个“记忆的群体”,为了不忘却过去,会不断述说她的故事和成长的过程。这个原则也可延伸至如家庭这样的社会群体。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记忆是群体生活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别这么认定
在讨论如何与人和好时,有人说了一句很有智慧的话﹕“不要认定一个人永不会改变。”他观察到我们常会只记得别人的过错,却不给他们改过的机会。
同有一主
玉米,又称作玉蜀黍,是我家乡墨西哥主要的粮食作物。玉米的种类繁多,有黄色、棕色、红色或黑色,甚至还有美丽的混色玉米。然而住在都市里的人多半不吃混色玉米。身兼餐厅老板和研究人员的阿玛多·拉米瑞兹(Amado Ramírez)表示,这是因为民众认为单一颜色代表品质好。但事实上,混色玉米的味道极佳,而且还可做成非常美味的墨西哥玉米饼。
消除隔阂
有大批难民入住我们的社区,让社区的教会人数骤然增长,但也带来不少挑战。教会会友要学习如何接纳这些新成员,让他们适应陌生的文化、新的语言和不同的敬拜方式。这些新的变化都可能会带来一些不愉快。
追求合一
我成长于50年代的美国,我所居住的城市实行种族隔离措施,对于这一点我从未质疑。在学校、餐厅、公众交通系统以及邻里间,不同肤色的人都必须有所区隔。
存到万代
我的父母结婚时,正是1933年经济大萧条的时代。我和妻子都是属于二战后出生率达到巅峰的婴儿潮世代。我们的四个女儿,则出生于1970和1980年代,属于X和Y世代。在不同的时代中成长,我们对许多事情自然就有不同的看法!
合奏
我观赏着孙女学校乐团的音乐会,这群孩子只有十一、二岁,但他们美妙的合奏却令我印象深刻。假如他们每个人都想要独奏,那效果是绝对无法和乐团合奏媲美的。负责各种木管、铜管和打击乐器的人都必须各尽其职,才能合奏出悦耳动人的乐章。
南辕北辙
有位来自北美的教师给一群东南亚学生上课时,他自己反而学了一课。他在给学生进行了首次的选择题测验后,赫然发现很多题目学生们都没有作答。因此在发还批改过的试卷时,他告诉学生下次不要留下空格,而要猜个答案。但没想到有一名学生却举手问道:“老师,如果我刚好猜对了怎么办?那不是会让人以为我知道答案,可是我其实并不知道啊!”这名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观点及做法,可说是南辕北辙。
美好合一
三只不同种类的大型掠食动物相依相偎、一起玩闹,真是罕见的景象,但这正是在乔治亚州一处动物保护区内,每天都会看到的一幕。在2001年,一只狮子、一只孟加拉虎,以及一只黑熊,在遭受数个月的疏忽与虐待后,被挪亚方舟动物庇护所营救。该机构的副主任说:“我们当然可以把它们分开,但它们被送来时就亲密如一家三口,因此我们决定将它们安置在同一个地方。”这三只动物在受虐期间相互安慰,即使它们有许多不同之处,但依然和睦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