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  信靠上帝

夜更

在读大学时,我每年夏天都会到一个度假牧场工作。牧场座落在科罗拉多州的美丽山间,我会与其他工作人员轮流在夜间巡逻。我们必须小心提防森林火灾,以确保客人的安全。一开始,这似乎是个令人筋疲力尽、吃力不讨好的任务,但后来却成为我亲近上帝的机会,让我能来到大能的上帝面前,静默、反思并得到安慰。

激发勇气

在伦敦国会广场竖立许多男性政治家的雕像,如:曼德拉、邱吉尔和圣雄甘地等,女性政治人物的雕像只有极力争取妇女投票权的米利信.福西特(Millicent Fawcett)。福西特不朽的铜像手中有一面旗帜,上面写着她向一位女权主义者致敬时所说的一句话:“勇气能激发勇气。”她坚信一个人的勇气能让他人变得勇敢,驱使胆怯的人采取行动。

耶和华必预备

在我大学毕业,准备念研究所的那个暑假,我特别焦虑不安。因我喜欢凡事都要详细规划,可是去外州念研究所又没有工作,实在让我不安。可是就在我离开暑期工作的前几天,公司希望我能继续为他们工作,即使人在外州也没问题。我当然接受这样的安排,而且也因为上帝的看顾,心中满有平安。

一碗泪水

在麻州的波士顿市有一块石碑,标题是《横渡那碗泪水》,是纪念1840年代后期爱尔兰马铃薯大饥荒中,为了逃出生天而勇敢横渡大西洋的先民。那场饥荒夺走上百万人的性命,另有超过百万人被迫抛弃家园,横渡大海求生,爱尔兰诗人欧莱礼称这浩瀚的大西洋为“一碗泪水”。这些人在面临绝境时,因为饥饿和伤痛,被迫离乡背井,寻找盼望。

生命的试炼

我朋友的父亲被确诊罹患癌症,但他在化疗期间成为基督徒,而他的癌细胞也消失了。可惜18个月后他的癌症复发,情况比之前更严重。面对癌症复发的事实,他和妻子虽然有担忧也有疑问,但因为他们在首次病发时,经历到上帝大能的看顾,所以他们仍忠心地信靠上帝。

新一波动力

五十四岁时,我怀着两个目标参加密尔沃基(Milwaukee)马拉松比赛。第一个目标是跑完全程,第二个目标是在五小时之内抵达终点。如果我后半段的表现能跟前半段一样好,我会有骄人的成绩!可惜,赛程过于艰苦,我原本预期后半段能有新一波的动力,但最后并没有如我所愿出现。到达终点时,我原本矫健的步伐已变成了痛苦的步行。

勇敢站立

在纳粹恐怖统治时期,德国多数教会领袖都妥协让步,但神学家马丁.尼莫拉牧师(Martin Niemöller)却英勇抵抗邪恶的纳粹。有一则故事讲到在1970年代,有一群年老的德国人站在一间大饭店外面,当中一个看来年纪较轻的人则忙着处理大家的行李。有人问这群人是谁,旁人答道:“是德国的牧师团。”又问说:“那个忙进忙出的人是谁?”答道:“是马丁.尼莫拉,其实他已经八十岁了,他很有活力,因为他一直无所畏惧。”

别放弃

在企业界工作使我能与许多才华洋溢、冷静睿智的人共事,但是和一位外地的主管共事却并非如此。无论我们团队有何进展,在每周的电话会议中,他都会严厉地批评我们的工作成果,并要求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这些磨擦让我感到沮丧恐惧,有时候甚至想放弃。

车辆改道

不会吧?我已经迟了,正打算驾快车,没想到前方路段竟然有道路施工,出现“车辆改道”的路标,使我不得不改变计划。

锁定目标

是什么决定了我们人生的方向?我曾经意外地在一个摩托车训练场,听到这个问题的答案。那时我跟几个朋友都想要学骑摩托车,于是便一同去上课。其中一个训练课程就是教我们应该如何“锁定目标”。

盼望的根基

有时候,在意想不到之处,我们也可以学习到信心的功课。从我家那只重达50公斤的黑色拉不拉多犬“熊熊”身上,我就看到了信心。熊熊喝水的大钢碗就放在厨房的角落里,每当碗空了,它既不吠也不抓碗,而是静静地趴在那里,耐心地等候。有时它得等上好一会儿,但熊熊已学会相信我终究会走进厨房,看到它在那边,就会提供它所需要的。它对我的信任,也让我提醒自己要更信靠上帝。

当上帝说“不”

新加坡所有年轻男子都要服兵役,我18岁时也被征召入伍。那时我迫切祈求能分派到轻松的岗位,如行政人员或司机。我没有强壮的体魄,只希望能逃过艰苦的战斗训练。但某天晚上阅读圣经时,一节经文映入眼帘:“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哥林多后书12章9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