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  上帝的爱和看顾

安心依偎

女儿拿着故事书问我:“爸爸,你可以读给我听吗?”虽然这是孩子经常向父母提出的请求,但我女儿今年已经11岁了,不会像小时候那样常常提出这样的请求。于是,我满心欢喜地回答说:“当然可以啊!”然后,她便坐在沙发上,依偎在我身旁。

变得更好

我孙女在大学的排球队中学会了制胜的法则。当球朝她迎面而来时,无论角度如何刁钻,她都能把球打得“更好”。她可以在不发脾气、不抱怨或不找藉口的情况下,让队友能处于更好的位置来反击,她总是设法令情况变得更好。

赐安慰的上帝

根据英国《每日邮报》报导,波兰北部一间动物收容所有只“黑猫护士”。它从小就被遗弃在收容所,因为它的原主人觉得它已病入膏肓,无法治好。但它在收容所兽医的照料下康复了而且被领养。从此,它便住在收容所里,以温柔的陪伴和疗愈的呼噜声来“安慰”术后或大病初愈的猫狗。

困境与怜悯

在詹姆斯·巴利(James Barrie)六岁时,他哥哥大卫就在一次滑冰事故中不幸丧生。那是大卫十四岁生日的前夕。随后几年,詹姆斯尽最大的努力抚慰母亲玛格丽特。玛格丽特虽深切悲伤,但有时会安慰自己,大儿子永远不必面对成长后的挑战。数十年后,詹姆斯藉由母亲的想法,凭着丰富的想像力,创造出深受喜爱的儿童故事人物──不会长大的男孩彼得潘(Peter Pan)。就像一朵花从水泥路面破土而出,美好的事物也能从难以言喻的悲痛硬土中产生。

计划不完美

我正在新社区中心底层的图书馆参观,突然头顶传来巨响,整个图书馆都为之震动。几分钟后,又来一次,不久后又一次。一名焦躁的图书馆员最后解释说,图书馆的正上方是健身房的举重区,每当有人放下杠铃,就会传来这样的噪音。建筑师和设计师虽然仔细规划了这个先进新颖的图书馆,但却忘了将它设置在远离活动的地方。

投靠祂

乔治·怀特菲尔德(George Whitefield,1714-1770年)是历史上极具天赋和影响力的布道家,带领成千上万的人归向基督。但是他的一生并非毫无争议。例如,他为了可以有更多的听众而在户外讲道,有时会被人批评。这些人质疑他的动机不单纯,认为他应该安分地在教堂内讲道就好。但怀特菲尔德的墓志铭可以让我们看到他对这些批评的回应:“我会耐心地等候审判之日来证实我的为人。我辞世以后,墓志铭只要写下:‘乔治·怀特菲尔德长眠于此,他在世为人如何,到审判之日即见真章。’”

稀薄之地

在1986年1月28日,美国太空梭《挑战者号》发射升空73秒后爆炸解体。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在一场对全国人民的慰问演说中,引用二次世界大战飞行员麦基(John Gillespie Magee)写的诗《高高飞翔》(High Flight)。在这首诗中,麦基写到了自己在空中飞舞,感觉好像踏进“高得神圣不可侵犯的空间”,伸手“触摸到上帝的脸”。

强大的心

保罗‧班德医生与杨腓力合著的《神的杰作》一书中写道:“蜂鸟的心脏只有几公克,每分钟跳动800次;蓝鲸的心脏重达半公吨,每分钟只跳动10下,但在3公里外都能听到。与两者相比,人类的心脏有实用功能却似乎没那么神奇,但它仍尽忠职守,每天跳动约10万次(每分钟65到70次),从不停下休息,让大多数的人能活到70岁,甚至更长寿。”

关怀书信

数十年前,美国精神科医生杰利‧莫多(Jerry Motto)发现表达关怀的信具有莫大的影响力。研究显示,寄信给曾企图自杀的出院患者表达关心,可让病患的再自杀率降低一半。近来,医务人员也发现在跟进重度忧郁症患者的治疗时,发送关怀的简讯、明信片、影片或图像,也具有同样的效果。

上帝的书

一天,难得天气宜人,于是我出门散散步,享受温暖的阳光。没多久就碰到一个新来的邻居小男孩,他自我介绍说:“我叫纪创世,今年六岁半。”

气息

智恩罹患罕见的自体免疫疾病,以致全身肌肉无力,甚至几乎丧命。在患病期间,他领悟到能正常呼吸实在是宝贵的恩典。因为有超过一周的时间,他都不能自己呼吸,必须倚靠一台机器每隔几秒把空气灌入他的肺部,而且这样的治疗令他十分痛苦。

谁知道?

据说古时候边塞有一名老翁,人称塞翁。他失去了一匹珍贵的马,邻居都为他的损失感到遗憾,但塞翁并不难过。他说:“谁知道这对我不是件好事呢?”不久之后,丢失的马竟带着一匹马驹回来。当邻居前来道贺时,塞翁说:“谁知道这对我不是件坏事呢?”后来,他儿子骑这匹马驹时摔断了腿。这看来的确是件坏事,可是当军队来到村庄征召所有的壮丁去打仗时,塞翁的儿子由于瘸腿而豁免。参军的青年最后大都战死沙场,塞翁的儿子却幸免于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