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的管教
她用力甩门,又一次用力甩门。我就去车库拿锤子和螺丝起子,走到她房间,冷静而轻声地说:“女儿啊,妳必须学习控制自己的脾气。”然后,我把她的房门拆下来,希望暂时拆了她的房门,能帮助她记得自我控制的重要性。
我们该如何活出公义与怜悯?
文/叶应霖博士,香港
“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祂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上帝同行。”(弥加书6章8节)
弥迦是与以赛亚同时期的先知, 他的名字意为“有谁像上帝︖”每天,上帝都在寻找愿意按祂公义及怜悯的心意来行事,并且在地上为祂作见证的人。然而,公义的意识形态(ideology)是严格执行惩罚;怜悯却是宽恕及不再追究,两者完全南辕北辙。既然如此,我们真有可能同时活出公义和怜悯吗︖
除了在概念上是对立的,我们若要在这充满罪恶的世界中,活出上帝的公义和怜悯,也近乎不可能。如果我们是生在天下太平,以及完全顺服上帝诫命的时代,那还是有可能做到的。在该景况下,社会的观点较值得被认同,前路可期,人生自然更有希望。上帝的公义制度,以及人能够得祂怜悯的盼望也更容易实现。这就如昔日“大卫作以色列众人的王,又向众民秉公行义”(撒母耳记下8章15节)之时,那似乎是所有人都认识上帝的黄金时代。反观现今,国家频频出现政权更替,政治游戏的规则变化不断,导致地上的公义法则模糊不清。当我们找不着明确的游戏规则时,整个社会便会显得混乱无序。公义不见了,怜恤何处寻︖上帝的同在彷佛遥不可及,我们只能默然无声地像个哑巴,不是吗︖
令人不解的圣经记载
令人不解的是,这乐章的节奏却非如出一辙。在以色列人亡国之前,也就是以赛亚先知的时代(以赛亚书1-39章),以色列人还能在地上实践上帝的公义和公平,可以“实际”地经验到上帝的怜悯:“夜间,我心中羡慕祢;我里面的灵切切寻求祢。因为祢在世上行审判的时候,地上的居民就学习公义。”(以赛亚书26章9节)面对亚述王西拿基立的入侵(列王纪下18-19章;以赛亚书36-37章),希西家的求告也得蒙上帝即时的帮助,击退亚述大军。在那些时代里,上帝的子民大都能自信地与上帝合奏出属天的完美乐章:仇敌当前,公义得彰显,人民得怜悯。
然而,就在以色列人亡国的前后,“公义和怜悯”的调子却出现了大逆转。例如在耶利米的时代,上帝似乎停止了演奏。面对那未受割礼且邪恶的巴比伦,“反巴比伦联盟”(埃及、犹大、以东、亚扪人、摩押人)竟也无法扭转眼前的困局(耶利米书9章23-26节)。上帝的慈爱、公平和公义,已不能藉着地上的智慧、力量及祈求去兑现。以赛亚先知在接下来的见证(以赛亚书40-66章)中提到,在臣服于外族政权之时,以色列人因着过去曾经历上帝的公义,所以更热切地盼望上帝以救赎主的身分出现,如祂所应许的:“你不要害怕,因为我与你同在︔不要惊惶,因为我是你的上帝。我必坚固你,我必帮助你;我必用我公义的右手扶持你。”(以赛亚书41章10节)可是,困境当前,公义似乎没有彰显,怜悯也彷佛不复见。

效仿耶稣的公义和怜悯
在以色列人感到不解、看似前后矛盾的历史进程里,耶稣基督悄然地来到以色列人当中,以受苦、钉死、复活,以及承诺再来的事迹,为他们“公义和怜悯”的乐章添上祂的演绎。这或许颠覆了以色列人对上帝彰显公义和怜悯的想像,但如上帝所说:“我的意念非同你们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们的道路”(以赛亚书55章8节)。我们可以确信的是,耶稣已替我们满足了上帝公义的要求,使我们得蒙上帝的怜悯,也得享天国子民的身分。
如今一方面,身为天国的子民,我们要站在上帝公义的那一边,讉责地上的不公不义,期望在地上实践天上法规,毕竟全地都属于主,而遵行上帝的诫命必蒙福 (申命记7章12-26节;诗篇第1篇);另一方面,身为渺小且有罪的受造物,除了倚靠耶稣的恩典,我们都无法满足上帝公义的要求,毕竟我们自己也是嘴唇不洁的人(以赛亚书6章5节),与地上其他受造物⼀同呻吟,忍受阵痛,指望着脱离败坏的辖制(罗马书8章20-22节)。因此,我们应该以恩慈相待,存怜悯的心,彼此饶恕,正如上帝在基督里饶恕了我们一样(以弗所书4章32节)。
有谁像上帝︖正是那些清楚晓得,并且愿意活在上帝的公义和怜悯之中的人。求主保守我们,在混乱无序的世界里持续仰望祂,有智慧地彰显祂公义和怜悯的属性,也求主帮助教会合⼀,等候祂的引导。愿荣耀归给上帝,愿平安归我们。
作者简介:
叶应霖博士在1997年加入全职事奉的行列,在学园传道会服事了18年。上帝带领他于2015年离开学园传道会,踏上研究的路。叶博士的研究兴趣包括叙事神学、保罗诠释、腓立比书、初期教会的身分认同、保罗·利科(Paul Ricoeur)哲学及七十士译本研究。除此之外,叶博士亦是MBTI认证施测师、九型人格(Enneagram)专业执行师、NLP执行师、TJTA性格评估执行师。
|
|
|

无惧的爱
有些照片实在太让人震憾而永难忘怀,这也是我看到一帧已故威尔斯王妃黛安娜著名的照片时的经验。乍看之下,不过是王妃正与一位不知名的人士握手,脸上洋溢温暖的笑容。但这张看似普通的照片,却有个非凡的故事。

“好”麻烦
身兼美国国会议员和公民权利领袖的约翰·路易斯(John Lewis)于2020年逝世,许多不同政治立场的人都表达哀悼。路易斯在1965年与马丁·路德·金恩一起游行,争取黑人公民的投票权。路易斯在游行中虽被打得头破血流,伤疤遗留终生,但他仍坚称:“当你看到不对、不正义、不公平的事,你有道德义务说出来,做点事。”他也说:“绝对不要害怕发出不同的声音,也不要怕介入一些必要的、『好的』麻烦。”

先去饶恕
我们虽说都是“主内姐妹”,但我却和一位白人姐妹形同仇人。某天在一家咖啡厅吃早餐时,我们因对种族的观点有分歧而起了严重的争执。过后我们分道扬镳,我还发誓再也不要见到她。但没想到一年后,我俩竟在同一个福音机构服事,且在同一个部门工作,这迫使我们必须开始交谈。起初我们尴尬地谈论冲突,但一段时间后,上帝帮助我们互相道歉、医治我们心灵的创伤,并让我们能竭力地在机构里服事。

再次兴起
美国的奥运选手莱恩·霍尔(Ryan Hall)是全国半程马拉松的纪录保持人。他以59分43秒跑完21公里的赛程,这使他成为美国首位不到一小时就完成比赛的运动员。虽然霍尔品尝过破纪录的喜乐,但也体会过无法完成比赛的失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