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圣经中看上帝的救赎计划

文/蔡金玲博士

当一个基督徒信主年岁渐增之后,对圣经内容的接触也逐渐加增,随之而来会有一些读经方面的困惑,其中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如何正确地明白经文的意思?”有人认为在释经上常见的疏忽或误导,就是立刻以纯粹道德取向来解释及应用经文中的故事(特别是旧约)。若释经者仅注重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的解释容易忽略了上帝的重要启示,错失了圣经原本所要传达的救赎信息。

这种做法常出现在圣经的教导和讲道中,仅将一些圣经人物区分成英雄或坏人,例如“要像摩西一样”或者“不要像法老王”;“要像以斯帖一样勇敢”或者“不要像恶人哈曼”。又如,雅各与上帝摔跤的事迹常被用来表达我们属灵上的挣扎;哈拿祈子的祷告是教导我们持续性的祷告;大卫打败歌利亚乃教导我们要战胜心中的“巨人”;大卫与约拿单的友情是教导我们友谊的重要。

这种释经应用看似合理,但有暗藏的隐忧,因此较合宜的做法,应该是在信息中包括“救赎历史”的教训和“道德伦理”的应用。同样地,当我们在讲论新约人物时,若只强调他们的生平事迹,作为我们人生的指标,将道德教训作为读圣经时的焦点,却偏离了圣经内文重要的目标──就是上帝的救赎,如此同样会使这些事件所蕴含的救赎意义被忽视。

若把圣经故事当作世俗文学来读,仅强调一般人生的教训,或只关注人物的榜样,那么圣经和世俗文学有何区别?因为在非圣经的历史中,也记载着许多伟大、值得我们学习效法的人物。若依此方法,似乎也暗示着人们可以舍弃圣经,在圣经以外找到类似的伦理教训。

然而,圣经记载这些历史故事的主要目的,不仅是要教导读者如何行事为人,更是要表明上帝如何拯救人。例如我们读〈以斯帖记〉,焦点不仅只是在以斯帖、末底改、亚哈随鲁王和哈曼身上而已;它的内容乃是记载了一位身处异邦的犹太孤女以斯帖,在波斯帝国亚哈随鲁王的统治下,竟然能拯救以色列人脱离邪恶的波斯奸臣哈曼所设下的诡计,使以色列人全族免于被灭的危机。

故事显示,当以斯帖进入王宫时,末底改吩咐以斯帖,在波斯王宫不可将她的籍贯宗族告诉人(以斯帖记2章10节),所以,她可能无法像但以理和他的朋友们一样,立志坚守摩西律法中饮食洁净的规条。由于以斯帖隐藏她的身世,她吃穿必须得像波斯人,融入异教的文化。然而阅读这段故事,可以带给读者极大的安慰与激励,即使属上帝的人有时作出错误的抉择,全能慈爱的上帝仍旧可以在人的错误中行事,上帝会引导、指正并使用属祂的人,上帝能透过万事成就祂的救赎计划。上帝对祂百姓的拯救正是以斯帖记中重要的神学主题之一。

虽然以斯帖记中没有出现上帝的名字,但是可以看到上帝的主权掌管着一切,惟有祂才有能力拯救犹太民族脱离险恶的环境,并且信实地持守对他们列祖在盟约中的应许。上帝必帮助祂的百姓,直至应许的那位亚伯拉罕的后裔──弥赛亚耶稣的来到。任何会破坏上帝的救赎计划,特别是弥赛亚的救赎应许,上帝都会干预。

圣经中充满了人物和行动,但在这些人物事件的幕后,上帝才是真正的主角。圣经藉着不同的故事,说明了上帝的至高主权与救赎计划,这些神学主题就是在历史进程和具体的人物故事中表达出来。圣经是一本启示上帝真理的书,上帝最高的启示是耶稣基督(希伯来书1章1-2节),因此我们读经须以基督为中心,因基督就是上帝救赎的启示。所有旧约中的祝福、应许、立约、以及国度的内容,都是耶稣基督在末世要实现救恩的影子,因此新旧约一起见证这伟大的救恩。我们若能从圣经中明白上帝的救赎计划,就会更认识上帝,并能有效地应用上帝的话语,过敬虔的基督徒生活。

※原文〈从圣经神学看神的救赎计划〉刊载于“举目”杂志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