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你心
我曾持续多年在一间教会带领成人查经班。为了回答课堂上的发问,我总是花费许多心思,仔细思想经文。后来,我在四十岁时,上了第一个学期的神学院课程,这时才发现,我曾经在课堂上提供了错误的答案给一位发问的妇女。我很确定我的回答,这两年来必定带给她许多困扰,为此,我急切想向她修正我自己的错误。
身先士卒
史蒂芬.阿姆布鲁斯的著作《诺曼第大空降》纪录了第二次大战期间,美军101空降部队E连的英勇事迹。包括他们在美国乔治亚州接受严格的训练,以及在盟军进攻法国北部的首日早晨(1944年6月6日)跳伞进入法国。当时,这支队伍大部分时间都由理查.温特斯少校领导。温特斯少校是一位特别优秀的军官,因为他总是在前方领导指挥。在战场上,温特斯少校最常说的话,就是「跟我来!」在两军交战时,其他的军官可能会到后方寻找庇护,但是温特斯少校总是身先士卒,领导他的士兵。
改变行为
如何改变人的行为呢?大卫.布鲁克斯在他所著的《社会性动物》这本书中提到,许多专家曾说,要人类改变行为,只须告诉他们不良行为的长期风险即可,例如:「抽烟会导致癌症,淫乱会摧毁家庭,说谎会破坏信任。这个假设是,你一旦提醒人们这些行为是多么愚蠢,他们就会有动力停止去做。理性和意愿显然是作出道德决定和操练自制的关键。但这些都未被证实是有效可行的。」换句话说,单靠知识并不足以让人改变行为。
继续努力
在一场为弟兄举行的讲座中,我有机会和老朋友克莱德交谈,他多年来都不断地鼓励和指导我。当时,有两位来自中国的年轻弟兄和他在一起,他们是初信者,对于克莱德真挚的友谊和属灵的帮助铭感五内。近八十岁的克莱德充满热情地说道:「我从未像今天这样,对认识并爱基督而感到如此兴奋过。」
智慧之言
我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常常想起那些在我生命中有正面影响的属灵领袖们。在神学院时,上帝使用我的旧约教授,让圣经的话鲜活地向我展现;我的希腊语老师用严苛的高标准来鞭策我的新约学习;在我初期的牧养事奉中,主任牧师也带领我建立有影响力的事工,以帮助他人灵命成长。这些老师都以不同方式鼓励我。
言传身教
如果你曾上过写作课,或参与作家的会议,你很可能会听到这句话:「不要平铺直叙,要让真实情景跃然纸上。」换句话说,就是让你的读者「看见」真实情景。作家透过细腻的描述,使实际情景宛如就在眼前,让读者「亲眼目睹」。
很无聊
当我们的孩子还是青少年时,我们常会在他们参加教会的青年团契后,问他们说:「今晚的团契聚会如何?」他们却总是回答:「很无聊。」几周之后,我决定自己一探究竟。于是,我悄悄地到他们的聚会场所观看,看见他们有说有笑、专注聆听,很开心地参与团契!在回家路上,我又问了他们当晚的聚会如何,他们再次说:「很无聊。」我说:「今晚我也在场,我看到你们其实很开心。」他们回答:「或许今晚没像平常那么糟吧!」
苦难岬
在1770年6月10日,英国航海家詹姆士•库克(James Cook)的船撞上澳洲东北海岸外的礁岩。当他试着将船驶入较深的水域时,却使船再度撞上礁岩,而这次撞击几乎让船只沉没。这次的经验,使得库克感慨地在航海日志上写下:「我将这北海岸命名为苦难岬(Cape Tribulation),因为我们一切的苦难都从这里开始。」
有时一个试炼便能引发一连串的考验。如失去工作、挚爱的人死亡、离婚,或健康日渐衰退等,这些都可能是我们人生的试炼。
然而,虽然有些危机看起来就像我们生命的「苦难岬」,但上帝却依然掌权,祂毫无疑问地在掌控着一切。祂的目的是透过这些患难,使我们更坚强和忍耐。雅各写到:「我的弟兄们,你们落在百般试炼中,都要以为大喜乐;因为知道你们的信心经过试验,就生忍耐」(雅各书1章2-3节)。而这里的「忍耐」指的是持久的力量或坚定的耐力。
当你处在人生的巨大试炼中,要记住上帝依然掌权。祂将使用你的「苦难岬」,来塑造你。祂已应许赐下恩典,让你度过重重难关(哥林多后书12章9节)。HDF
绝不难懂
华尔街日报的记者蜜西•苏丽文(Missy Sullivan)注意到,许多附在产品旁的使用者同意书、保证书,以及免责条款,字体小得让人几乎无法阅读。这些内容刻意以极小的字体印刷,实际上是根本不想人们读懂其内容。如此一来,很多人常常没有阅读所有条款,就签下了合约。有一位在大学教图像传播的教授,买了一部新的智慧型手机,附有一份32页的使用者同意书。他说:「公司根本不想让你阅读这份同意书。」
相对地,我们的主却总是以明确和令人信服的方式,与祂的百姓交流沟通,不会试图混淆和欺骗。在以色列人进入应许之地前,摩西曾对他们说:「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诫命,不是你难行的,也不是离你远的……我将生死祸福陈明在你面前,所以你要拣选生命,使你和你的后裔都得存活。」(申命记30章11、19节)
主希望我们清楚明白祂的计划和目的:好叫我们能爱祂、顺服祂、倚靠祂。因祂是我们的生命,我们的日子长久也在乎祂(20节),这是明显可见的。DCM
收拾忧伤
在1960年代动荡不安的岁月里,美国的流行音乐界也很特别,既有抗议的声音,也有爱国的呼唤。有些歌曲抨击战争、贪婪,以及社会上的不公义;也有些歌曲拥护国民的义务,支持传统的价值观。但理查德·法里纳(RichardFarina)和波琳·贝兹·马登(PaulineBaezMarden)所写的《收拾忧伤》(PackUpYourSorrows)却似乎最能兼容并蓄,凸显每个人追求内心平安的渴望。那首歌的副歌是这样说的:
偷偷溜走
我表哥肯尼英勇抗癌整整四年。还记得他过世的前几天,他的妻子,三个孩子,还有几个孙子都轮流来探望他、陪伴他、与他道别。当大伙儿才走出房门外没多久,他就悄然离世,安息主怀了。等到家人发现他过世的时候,有个小孙女天真地说:「爷爷偷偷溜走了。」前一刻,肯尼还活在世上享受上帝的陪伴;下一秒,肯尼的灵魂就进入天堂与主同在了。
感恩之心
遭遇悲剧的家庭往往都带着无法填补的创伤。有个刚学会走路的小女孩,为了追猫咪而跑到路上,结果被货车辗过。年仅四岁大的姐姐,目睹了整个经过,看着爸妈抱着早已没有气息的妹妹,她吓得说不出话来。那一刻的冷酷与创痛,缠绕着全家人好多年,挥之不去。家人的情感都冰冻了,麻木是唯一的安慰,解脱成了虚幻的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