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风暴
在2021年春天,龙卷风侵袭美国德州,几位风暴追逐者拍摄到龙卷风旁边出现彩虹的影片和照片。在其中一个短片里,田野长长的麦秆在旋风的威力下折腰,一道绚丽的彩虹划过灰暗的天际,拱立在龙卷风旁边。在另一段短片里,几个旁观者站在路边,凝视着那道象征盼望的彩虹在旋转的漏斗云旁巍然屹立。
永远值得分享
我信了主之后,很积极地跟母亲分享福音。然而,她非但没有照我所预期的决志信主,还整整一年都不跟我说话。她与一些声称是跟随耶稣的人有过不愉快的经验,使她不再相信基督徒。我持续为她祷告,而且每周都打电话给她。在这段时间,圣灵安慰我,并继续在我心里动工,因为母亲总是对我不理不睬。最后母亲终于肯接听我的电话了,我更全心爱她,时时把握机会跟她分享圣经真理。在我们和好的几个月后,她说我整个人都变了。大约再过了一年,她接受耶稣为个人的救主,我与母亲的关系也因此更加亲密。
爱值得冒险
有位十几年的朋友不加解释就和我断绝来往,自此之后,我又开始像以前那样与人保持距离。在疗伤期间,我抽出书架上一本破旧不堪的书,鲁益师所写的《四种爱》。鲁益师提出了一个强有力的观点:爱就是要预备受伤害。他认为,爱的付出是需要冒风险的,绝不是稳赚不赔的投资;当你选择去爱,就可能会内心烦恼纠结,甚至还会带来悲伤心碎。读着鲁益师的这些话,让我对耶稣复活后第三次向门徒显现的这段描述(约翰福音21章1-14节),有了新的体认。这时的彼得不只一次背叛耶稣,而是三次(18章15-27节)。
上帝的大爱
朋友举办了一个提倡贞洁的研讨会,邀请我在会上与一些少女交流,但我拒绝了。我十几岁时曾离家出走,过去败坏的行为让我内心挣扎和纠结,羞耻的烙印一直挥之不去。结婚后,我因流产而失去了第一个孩子,当时我认为这是上帝在惩罚我以前的罪过。在30岁那年,我终于将生命的主权交给基督,我承认了我的罪,忧伤痛悔⋯⋯一次又一次。尽管如此,内疚和羞耻仍吞噬了我。然而,如果连我自己都无法完全接受上帝所赐的洪恩大爱,我怎么能与人分享上帝的恩典呢?值得感恩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帝挪去了在我认罪以前束缚自己的谎言。靠着祂的恩典,我终于能坦然接受上帝那早已赐给我的赦免了!
上帝在哪里?
英国插画家马丁.汉德福德(Martin Handford)于1987年首次创作了儿童图书《威利在哪里?》。在这一系列的书中,有着一个难以寻找的角色,他穿着红白色条纹衬衫和袜子、蓝色牛仔裤、棕色靴子,还戴着相配的帽子和眼镜。汉德福德巧妙地将威利隐藏在许多繁复的插图中,他会出现在世界不同的地方,拥挤不堪的人群当中。威利并不容易被人找到,但图书的创作者承诺读者总是能够找到他。虽然寻找上帝并不像在儿童益智书中寻找威利那样,但我们的创造者也承诺我们能找到祂。
同为一体
在农村社会里,消息总是传得很快。几年前,银行拍卖了大伟家族几十年来拥有的农场。如今,大伟得知这片土地将再次被拍卖。于是他省吃俭用加上自己的储蓄,才筹到了资金,到拍卖会场与近两百位当地的农民竞标那块土地。大伟的出价很低,真能得标吗?他率先喊价之后,就一边深呼吸,一边看着拍卖商征询是否有人愿意出更高的价格。来竞标的农民始终保持沉默,直到木槌落下,让大伟顺利得标。村民们优先考量大伟和他家人的需要,更胜于自己的经济利益。
无论到哪里
某次度假时,我坐在码头上,一边读圣经一边看着丈夫钓鱼。有个年轻人走过来,建议我们可以用不同的鱼饵。他看了我一眼,犹豫不安地说:“我曾坐过牢。”他指着我的圣经,叹口气说:“你认为上帝真的在乎像我这样的人吗?”
言行一致
当最小的儿子维维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便开始读圣经给我两个孩子听。我会寻找机会进行教育,分享适用于我们情况的经文,并且鼓励他们与我一起祷告。维维常常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够牢记经文。当我们陷入困境、急需智慧时,他会脱口说出一些绽放上帝真理亮光的经文。
坚定信心
美国密西根州的银湖滩沙丘是个冲沙胜地,但北岸高耸的沙丘却使附近的房屋面临被流沙淹没的危险。尽管居民们试着将部分沙堆运走以保护自己的住家,但他们还是无助地眼看着自己精心建造的房屋被沙掩埋。在监督最近刚被摧毁的小屋清理工作时,当地的一名警长确认了这是不可避免的结果。不管居民们多么努力,但这些可以防堵潮水入侵的沙丘极不稳定,其所带来的危害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它没有稳固的地基。
你算是什么人?
我和五岁的混血儿子走进冰淇淋店,店员瞥了我一眼,然后盯着我的儿子说:“你算是什么人?”
真实身分
朋友看着我为她拍摄的照片,点出了那些她认为自己不完美的身体特征。我请她再看仔细一点,并说道:“我看到的是蒙全能的万王之王所爱的女儿,我看到一位美丽、爱上帝又爱人的女孩,她真诚的善良、慷慨和忠实,使许多人的生命得以改变。”当我注意到她热泪盈眶时,我说:“我觉得妳需要一顶皇冠!”那天下午稍晚的时候,我们为她挑选一个完美的皇冠,好让她永不忘记自己的真实身分。
分享盼望
爱敏是上帝所爱的儿女,当她与我分享上帝如何帮助她接受自己的身份时,她将圣经经文融入我们的对话中。她对圣经熟悉的程度,使我几乎无法分辨这位高中生何时是说自己的话,何时是引用上帝的话。当我称赞她是“一本会行走的圣经”,她的眉头皱了起来。她并没有刻意背诵经文,但透过每天阅读圣经,其智慧的言语已成为她日常用语的一部分。她享受上帝每时刻的同在,并把握每一次上帝让她与别人分享圣经真理的机会。爱敏像其他被上帝使用的年轻人一样,激励人虔心阅读、背诵及运用圣经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