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查看所有
Tim Gustafson

葛庭墨

葛庭墨(Tim Gustafson)是《灵命日粮》及《每日旅程》的作者,也是《探索丛书》的编辑。由于从小由宣教士领养,并在加纳长大,庭墨对生活的看法异于西方社会,他和妻子蕾莎育有一个女儿和七个儿子。对此,也许我们不必感到惊讶,因为他以这段经文作为人生的座右铭:“上帝在祂的圣所作孤儿的父,作寡妇的伸冤者。上帝叫孤独的有家,使被囚的出来享福。”(诗篇68篇5-6节)

文章 葛庭墨

首要任务

一位英国女学者呼吁世界宗教团体致力促成全球和平,此举获得各国人士的赞同。她认为世界各主要的宗教都有推己及人的共识,她建议:“现今最重要的,就是要打造一个全球化的社会,让所有宗教的信徒都可以和平共处。”

冷漠无情

有位女市民在情急之下,拨电话到我任职的住宅服务中心。她租的房子暖气出了问题,整个房子冷得就像是个大冰柜。她急切地问我,她和孩子们该怎么办。我不假思索地给了她官方答覆:“请暂时入住饭店,再把帐单寄给房东。”她气得马上挂上电话。

诚实的祷告

有一次,牧师请一位长老带领会众祷告,长老的回答却震惊全场。他说:“牧师,真抱歉!今天来教会时,我跟我老婆不断地争吵,实在不适合带领祷告。”场面顿时变得十分尴尬,接着牧师自己带领会众祷告,礼拜程序也继续进行。但这件事让这位牧师决定,以后除非私下先沟通,否则再也不要当众请人祷告。

阿爸父

这样的画面通常只出现在逗趣的父亲节卡片上。那个爸爸孔武有力地单手推着除草机,另一只手则熟练地拉着幼儿拖车。拖车里坐着他三岁大的女儿,正享受着这吵杂的后院巡礼。这可能不是安全的育儿方式,但谁还能说男人不能一心多用、身兼数职呢?

不是简单模式

旧约律法似乎给了一个简单的生活指标,顺服上帝就蒙福,不顺服就招灾祸,这好像不错,但真的这么简单吗?

不过一死

海莉特·塔布曼(Harriet Tubman,1822-1913年)生来就是黑奴,且遭受虐待,但她从母亲述说的圣经故事中,看见一线曙光。以色列人虽身为奴隶却能从法老手下逃脱,这让海莉特看见,上帝要祂的百姓获得自由。

辣椒

萨姆回忆起童年时住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南部,那段非常艰困的日子。他说:「在每晚临睡前,我的母亲会让我们吃一些辣椒。因为很辣,我们就会喝很多水,藉以获得饱足感。」他补充一句说:「但我还是觉得很饿。」

走出废墟

在耶路撒冷犹太区,有一间犹太会堂(Tiferet Yisrael Synagogue)。这座会堂建于19世纪,但在1948年的以阿战争中被突击队炸毁。

出奇制胜

在1980年,在波士顿马拉松赛事中,一名女子搭乘了地铁。乍听之下好像没什么,但问题是她是参赛者,应该要跑完全程!有人看见她在离比赛终点近一公里处,重新加入赛程。她遥遥领先所有的参赛者,但却脸不红、气不喘。因她不诚实的行为,使她无法赢得冠军。

别轻易放弃

在1986年,约翰·派博差点辞去一间大教会的牧师之职。当时他在日记中写道:「我很沮丧,感到徒劳无功,甚至觉得四面楚歌。」后来派博牧师并没有离开,他除了牧会,上帝还使用他开创了「渴慕神事工」,最后影响更多的人。

典故

这间古色古香、以人工原木建造而成的小屋,值得作为杂志封面。除了建筑结构之外,其内部装潢也相当有看头。挂在墙上的祖传遗物,让屋子充满家族的回忆;餐桌上的手编鸡蛋篮、老旧的饼干盘,以及一盏油灯,再加上那挂在前门历经风霜的卷边平顶帽。屋主得意地说:「这间屋子里所有的东西背后都有典故。」

话语的能力

为何耶稣要在还没有相机和摄影机之前就来到世上呢?否则就能传福音给更多的人了。毕竟,一图胜千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