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牺牲
在2020年2月新冠病毒的危机刚开始时,报纸上一则专栏触动我心。文中谈到,我们是否愿意主动隔离,改变自己的工作、旅游和消费习惯,来维护别人的健康?作者认为:“病毒不仅测试医疗资源,还反映出我们是否愿意为人牺牲自己的权益。”突然间,美德的必要性成了热门的话题。
无限大能
我就坐在那儿,在购物商场的美食广场上,为着迫在眉梢的工作期限而全身紧绷,压力更使我的胃揪成一团。当我拿出汉堡咬了一口,看着行色匆匆的路人从我身边走过,发现他们也为着自己的苦差事而烦恼。人类是何等的有限啊!我不禁想到,我们的时间有限,体力和能力也都受限。
得以完全
在一部热门电影中,男主角是位一心追求功成名就,但婚姻却开始出现问题的运动经纪人。他在试图挽回妻子桃乐丝的心时,深情地望着妻子说:“妳使我得以完全。”这句感动人心的话,与希腊哲学中的一则故事相呼应。根据那则神话,我们每个人都只是“半个人”,必须找到自己的“另一半”,才能成为完全。
不要报复
早晨,农夫驾着卡车开始视察农作物。当他到达农场最远的边界时,发现有人再次利用农场的偏僻位置而非法倾倒垃圾,使他怒不可遏。
谁为大?
库斯伯特(Cuthbert)在北英格兰颇受人敬爱。在7世纪时,他主要负责在北英格兰传福音,而他也是君主的顾问,影响国家事务。在库斯伯特去世后,人们也为了记念他而建立了现在的杜伦市。但这些荣誉远不及他留下的伟大典范。
克服嫉妒
在电影《莫扎特传》中,年迈的作曲家安东尼奥·萨列里(Antonio Salieri)为到访的神父弹奏自己的作品。神父尴尬地表示他未能认出那首乐曲时,萨列里随即转而弹奏另一首人们所熟悉的乐曲。神父说:“啊,原来这首大作是你的作品!”萨列里说:“不是,这是莫扎特写的!”接着,观众便看到萨列里因嫉妒莫扎特的成就,而设计谋害莫扎特。
信心的祷告
经过多年的努力,素珊终于怀孕了,她和丈夫凯华欣喜若狂。当凯华知道素珊的健康状况可能会危及胎儿,就每天晚上彻夜不眠为妻儿祷告。直到某天夜里,凯华觉得自己不需向上帝苦苦哀求,因上帝已应允看顾一切。但一周后,素珊流产了。凯华伤心欲绝,不禁猜想,是否祷告得不够才会失去孩子?
上帝的儿女
在一个非宗教性的研讨会上,我与一群无法生育的夫妇分享个人经历。许多出席者皆为自己的不孕感到伤心,也对未来感到绝望。我也同样膝下无子,因此我鼓励他们说:“即使无法为人父母,你也能拥有充满意义的身分。我相信你的受造奇妙可畏,还有新的目标正等着你去追寻。”
真正的我
在爸妈的旧相簿里有张小男孩的照片。他的脸圆圆地,有雀斑,一头金色直发。他爱看卡通片,讨厌酪梨,唯一拥有的唱片是阿巴合唱团的专辑。旧相簿里还有一张少年的照片。他的脸长而不圆,头发卷曲不直,没有雀斑,喜欢酪梨,爱看电影而不爱卡通片,且永不承认拥有阿巴的唱片!这两个人一点也不像。从科学角度来看,他们有不同的肤色、牙齿、血液和骨骼。然而,他们都是我。这种矛盾使哲学家感到困惑。既然我们一生都在改变,那么,哪个才是真正的我呢?
罪与饶恕
人类学家唐纳德‧布朗(Donald Brown)在他的著作《普世人性》(Human Universals)中,罗列了400多种人类共通的行为,包括玩游戏、讲笑话、跳舞、使用谚语、防范蛇类和用绳子系物等等。同样地,他相信所有的文化都有是非对错的观念,诸如褒奖慷慨、看重承诺,并认为卑鄙的行为和谋杀都是错的。显然地,不论我们来自什么文化或背景,我们每个人都有良知。
留心大自然
最近我跟朋友踏上我最喜爱的健行路线。爬上迎风坡,穿越一片野花,进入高耸的松树林,再沿着下坡走到山谷,我们便稍作停留。云朵飘浮于上,附近溪水潺潺流淌,万籁俱静,只闻鸟啭。我们驻足了一刻钟,享受美好的一切。
循序渐进
在七世纪时,现在的英国是由多个王国组成,各国间常有争战。其中诺桑比亚王国的奥斯华国王成为基督徒时,便邀请宣教士到他的国家传福音。有位宣教士科曼被派去传道但结果并不顺利。他发觉英国人固执、野蛮,而且对他的讲道不感兴趣,于是他沮丧地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