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查看所有
Patricia Raybon

雷翠霞

翠霞(Patricia Raybon)曾在《丹佛邮报》担任编辑,也曾是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波德分校新闻系的副教授。她希望自己的著作能成为爱的桥梁,激励人们爱上帝也彼此相爱;她的目标是:靠主恩典,让信仰进入各民族。她热爱上帝的话语,并积极支持世界各地圣经翻译的计划。她有多本著作,也有几本书籍获奖。翠霞和丈夫丹恩有两名子女和五名孙儿,目前住在科罗拉多州。他们喜欢边看电影边吃爆米花,也爱看轻鬆的侦探剧和连续剧。

文章 雷翠霞

比蜜更甜

演讲者正谈论敏感的种族问题,但他仍然冷静从容。站在有大批观众围绕的讲台上,他大胆地发言,但言词优雅、谦逊、和善,甚至带着幽默。很快地,情绪紧绷的观众们明显地放松下来,和演讲者一起探讨他们所遇见的困境:该如何以冷静的态度和言词,去解决他们所面对的棘手问题。换言之,要如何以柔和的方式面对尖锐的课题。

丰富的供应

凌晨两点,在马达加斯加的某个村落里,以养殖海参为业的娜娜,走到附近的海洋浅滩上,在一个用绳子圈起的围栏内采收她的“作物”。要清早起床工作,对娜娜而言并不是问题。她说:“在我开始养殖海参之前,生活非常艰难。因为我没有任何收入来源。”现在,作为一名海洋保护计划的成员,娜娜有了稳定且持续增加的收入。她补充说:“我们为了这个计划而感谢上帝。”

从自怜到赞美

在社区为贫穷孩子捐赠御寒外套的活动中,孩子们既兴奋又感激地翻找成堆的冬衣,想找到最合适的外套。活动的筹划者表示,新外套不仅能提高孩子们的自我形象,也能提升他们的同侪接受度,以及冬季学期的出席率。

通电

这盏灯是我从二手商店买来的特价品,对我的居家办公室来说,无论是颜色、尺寸与价格都很完美。我回到家将电灯接上电源,这盏灯却毫无动静。灯没亮,也没通电。

上帝看顾你

我的小孙儿跟我挥手道别,过后他又转过身问我:“奶奶,为什么妳要一直站在门口看着我们离开?”我觉得幼小的他问这样的问题很有趣,不过我看得出他很困惑,所以尝试给他一个理由,因此我笑着对他说:“嗯,这是礼貌,如果你是我的客人,看着你离开表示我在意你。”他仔细想了想我的答案,但似乎还是很困惑。因此,我告诉他一个简单的道理。我说:“我看着你,因为我爱你。当我看着你们开车离去,就知道你们正要安全地回家去。”他笑了,给我一个温柔的拥抱。他终于明白了。

在上帝面前富足

我父母都是成长于经济大萧条时期,从小就深知贫穷的艰苦。长大后,他们勤奋工作,成为懂得感恩的金钱好管家。他们从不贪爱钱财,经常为教会、慈善团体和有需要的人,付出时间、才能与金钱。确切来说,他们会明智地处理钱财,甘心乐意地奉献。

不偏离正道

美国残奥会代表队中,世界跑最快的视障跑者大卫·布朗(David Brown)将成功归于上帝,还有母亲当初叫他不要虚度光阴的劝告,以及他的教练短跑老将杰洛米·艾佛利的引导。跑步时,艾佛利将绳子系在两人的手指上,以话语和肢体的接触,引导布朗赢得比赛。

友谊长椅

非洲国家津巴布韦(辛巴威)饱受战争创伤,失业率极高,人民深陷绝望,直到他们在“友谊长椅”寻得希望。失去盼望的人可以来到“友谊长椅”和“祖母”说话,这些受过训练的年长妇女会聆听抑郁者的挣扎。以他们国家的语言来说,抑郁就是“忧思过重”。

调整步调

自1840年代有电子钟以来,带来许多改变。现在我们看时间大多靠智慧型手表、手机和电脑。这也似乎加快人们生活的步调,就连休闲步行都加快速度,这种现象在大都市里更是常见,学者认为这对健康有不良影响。英国心理学教授李察·韦斯曼(Richard Wiseman)说:“我们的步伐越来越快,以最快的速度回应他人,以致人们认为凡事都该即刻完成。”

按祢话语而行

在伦敦的英国国家广播公司,阿诺负责的第一次广播工作就是在广播剧中制造“脚步声”。广播员读的剧本要是有走路的场景,阿诺身为舞台监督就会配合广播员所说的台词,用双脚踏步营造出走路的声音。阿诺谈到他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必须完全按照广播员的表演和节奏,他说:“我们两人是紧密配合的!” 诗篇119篇的作者也期盼与上帝紧密配合,强调要按上帝的律例而活。如第1节说:“行为完全、遵行耶和华律法的,这人便为有福!”上帝以祂的话语带领我们,当我们遵行祂的命令,便能保持纯洁(9节)、不在意别人的毁谤(23节),不贪非义之财(36节)。上帝会使我们有能力抵挡罪恶(61节)、乐意与敬畏上帝之人为友(63节),并且心中满有喜乐(111节)。

祈求上帝

当我丈夫丹恩被确诊罹患癌症时,我不知该如何祈求上帝医治他。从我有限的眼光来看,世界上有许多人正面对更严重的问题,如战争、饥荒、贫穷和自然灾害。但一天早晨,我和丈夫一起祷告时,我听见丈夫谦卑地祈求:“亲爱的主,求祢医治我的疾病。”

宽待外邦人

在我的一位家人改信其他宗教之后,一些基督徒朋友都敦促我“说服”她重新归向耶稣。但我反倒先试着像基督一样爱她,希望以基督的爱吸引她回转。她因为宗教缘故而改变穿着,但在公共场所,有人对她的“奇装异服”皱眉表示不满;有人对她发出粗鲁的评论;甚至有一位男子在他的卡车里冲着她大吼:“滚回妳自己的国家!”他不知道,也显然不在乎她就是在自己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