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过黄金
淘金者爱德华·杰克逊赶上美国淘金热潮前往加州。1849年5月20日,他在日记中悲叹自己艰辛的马车之旅标记着疾病和死亡,他写道:“哦,不要让我客死异乡!若可以,就让我落叶归根吧!”另一个淘金者约翰·沃克则写道:“实在无法想像,纯粹是碰运气。……我绝不建议任何人来这里。”
求主顾念
在非洲一所大教堂里,牧师跪下向上帝祷告:“求祢顾念我们!”当牧师恳切祈求时,会众流着泪同声呼求道:“主啊,求祢顾念我们!”在观看这段短片的时候,我很讶异自己也流下眼泪。短片中祷告的情境是数月前录制的,但却让我想起童年时期曾听过我们家的牧师向上帝发出同样的祈祷:“主啊,求祢顾念我们!”
真实身份
有位男士在一家卖鱼饵的小店里,先挑选了一个钓具箱,接着将自己的购物车装满了鱼钩、鱼饵、浮漂、鱼线和铅锤。最后,他还买了些活的鱼饵,并选了一把新的钓竿及卷线器。店主问他说:“以前钓过鱼吗?”他说没有。店主说“建议你最好还要买这个”,也就是一盒医药急救箱。那位男士同意之后就结了帐,兴高采烈地去钓鱼了。但一天下来,除了被钩子和齿轮刮破手指之外,他毫无所获。
并不孤单
在某个晚上,南加州一个事工团体在线上聚会开始之前,大家陆续上线互相问候。我是这场聚会的讲员,就在科罗拉多州与他们连线。看到他们彼此欢迎、热情地说:“很高兴能见到你!”“你也上线了,真棒!”我只能静静地看着他们热络地寒暄。我性格内向,也不认识他们当中的任何人,感觉自己就是个局外人。但突然间,我看到我教会的牧师以及一位相识已久的教会朋友,也先后加入这个视讯会议,我立即不再感到孤单,似乎是上帝特别派他们来扶持我。
这让我联想到,先知以利亚也并不孤单。在逃离耶洗别和亚哈的盛怒后,他以为所有的先知都被杀害,只剩下他一个人(列王纪上19章10节)。他花了四十昼夜走过荒芜旷野,躲进何烈山的一个山洞里。但上帝呼召他继续事奉并对他说:“你回去,从旷野往大马士革去。到了那里,就要膏哈薛作亚兰王;又膏宁示的孙子耶户作以色列王;并膏亚伯米何拉人沙法的儿子以利沙作先知接续你。”(15-16节)
上帝接着向他保证:“但我在以色列人中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未曾与巴力亲嘴的”(18节)。这让以利亚(也让我们)明白,我们并非孤独地事奉上帝。当上帝为我们带来帮手,我们便能一同服事祂。
说话有时
在三十年冗长的岁月里,这位非裔美国妇女在一间庞大的国际宣教机构忠心地事奉。但每当她试图与同事讨论种族歧视的议题时,大家总是沉默以对。终于,在2020年春天,几乎全球各地都在讨论种族主义。这时,她的同事们才开始公开谈论相关议题。对此,她百感交集又甚悲伤,对于总算能谈论这事感到欣慰,但对大家长久以来的沉默觉得不可思议。
扩张境界
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位乡村牧师拒绝了一小群美国士兵的请求,不允许他们将殉职的同袍,葬在教堂旁围着篱笆的墓园里。因为教堂的墓园只许教会会友安葬,所以士兵们只好将挚友葬在围篱外,此事让这位乡村牧师彻夜难眠。
智慧生喜乐
电话铃响,我立刻接听,那是我们教会大家庭中最年长的姐妹打来的。当时她虽然将近百岁高龄,却依然勤奋又充满活力。那时她正在写一本书,进入最后润稿的阶段,因此打来问我一些写作方面的问题,好完成最后的部分。但一如既往,很快就变成我向她请教有关生活、工作、感情、家庭的问题。她从漫长人生中所累积的丰富经验,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她告诉我要调整步调,但很快地,我们就因她有时也忘记调整自己的步调而开怀大笑。她精彩的人生故事,载满真正的喜乐。
相信圣经
葛培理是位著名的美国布道家,有次提到自己曾无法相信圣经全然无误。有天晚上,他在圣贝纳迪诺山上的退修中心,独自在月光下漫步静思时,他双膝跪地,将圣经摆在树墩上,然后磕磕巴巴地祷告说:“上帝啊,圣经里有许多事我根本无法理解!”
先去饶恕
我们虽说都是“主内姐妹”,但我却和一位白人姐妹形同仇人。某天在一家咖啡厅吃早餐时,我们因对种族的观点有分歧而起了严重的争执。过后我们分道扬镳,我还发誓再也不要见到她。但没想到一年后,我俩竟在同一个福音机构服事,且在同一个部门工作,这迫使我们必须开始交谈。起初我们尴尬地谈论冲突,但一段时间后,上帝帮助我们互相道歉、医治我们心灵的创伤,并让我们能竭力地在机构里服事。
为主绽放
我并不是真的喜欢郁金香,但小女儿从阿姆斯特丹返家时,特别买了一份包装好的球茎送给我。因此当我收到她的礼物时,我表现得很兴奋,就像是开心地与她团聚一般。其实我最不喜欢郁金香,因它们大都提早开花且花期甚短,再加上七月的天气过于炎热,而不适宜栽种。
洁净方式
两个小孩一边洗手,一边开心地唱生日快乐歌,分别唱了两遍,因为妈妈说:“要洗干净手上的细菌,就是要这样长的时间。”所以早在新冠疫情之前,他们已经知道必须花时间才能洗净手上的污垢。
祂必为你而战
在著名的“轻骑兵的冲锋”(Charge of the Light Brigade)战役中,一支拥用112匹战马的英国轻骑兵队向敌军开战。其中一匹在争战中受伤的战马展现了无比的勇气与耐力,以至骑乘它的萨里斯中校,决定让它与骁勇善战的士兵同获勋章表扬。尽管这场战役最终以败战收场,但他们仍嘉奖了士兵与战马。英勇的轻骑兵队加上奋勇向前的战马,使这场战事成为英国最伟大的军事事迹之一,至今仍受人称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