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查看所有
Monica La Rose

白茉妮

白茉妮(Monica La Rose)从小和七个兄弟姐妹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埃杰顿市的一个农场长大。她曾在佩罗斯高地的三一基督教学院修读英文与神学,并在以琳基督教学校工作,帮助有特殊需要的孩子,之后则在大湍市的加尔文神学院取得神学硕士。她很看重与朋友、家人并和宝贝侄子、侄女相处的时间。

文章 白茉妮

练习感恩

在克里斯蒂娜·科斯塔(Christina Costa)被诊断患上脑瘤之后,她注意到在面对癌症时,人们常用“抗争、搏斗”这类的词语。但她认为这种说法很容易让人感到精疲力尽,她本身并不想花超过一年的时间,与自己的身体对抗作战。相反地,她发现最有帮助的是天天练习感恩,例如:为照顾她的专业医疗团队而感恩,或为她的脑部跟身体状况好转而感恩。她亲身体验到无论感觉多么痛苦,练习感恩有助于我们克服沮丧,并帮助我们培养复原的能力。

一点一滴

十六世纪的圣女大德兰写道:“我们在每件事上,都会寻找舒适的方式来事奉上帝。”她深刻地反思了我们服事上帝的许多方式,我们会寻求藉着更容易、更简单的方法掌控事情,而非完全降服于上帝。我们对上帝的信靠通常是慢慢地、尝试性地,甚至不情不愿地,逐渐成长到完全信靠的地步。因此,大德兰向上帝坦言:“当我们把自己的生命,一次一点缓慢地交给祢,就必须满足于一点一滴地领受祢的恩典,直到我们将自己的生命完全献给祢。”

善意

当我们想到最佳的商业行为时,首先跃入脑海的,也许不是像恩慈与慷慨这些特质。但企业家詹姆士.李(James Rhee)表示,这些确实是最佳特质。当他在一家濒临破产的公司担任执行长的时候,便优先推行他所谓的“善意”,即一种“恩慈文化”和赠予的精神。后来,这间公司不仅起死回生,甚至还蓬勃发展。显然以这些特质做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能激发员工想要团结、创新与解决问题的期盼与动机。詹姆士解释:“善意……是真实的财富,可以累积与倍增。”

怜悯的技巧

十四世纪锡耶纳的女圣徒加大利纳(Catherine of Sienna)写道:“一根刺扎进了你的脚,因此你有时会在夜晚黯然落泪。⋯⋯这世上有些人可以把这刺拔出来,他们的这种技巧是从上帝那里学到的。”加大利纳毕生致力于培养这种“技巧”,以至如今人们仍记得她对别人的痛苦,具有非凡的同理心和怜悯之情。

上帝的荫庇

在我们公寓大楼附近的池塘里,有几对加拿大鹅生了一些鹅宝宝。这些小鹅毛茸茸的,可爱极了。当我绕着池塘散步或跑步时,很难不多看它们两眼。但我已学会避免眼神接触,并与鹅保持距离。否则,这些鹅宝宝的父母为了保护幼鹅,一旦开始怀疑我可能会造成威胁,就会发出嘎嘎声,并且啄我、追赶我!

慢时尚

你听过“慢时尚”吗?这是指一场致力抵制“快时尚”的运动,而“快时尚”是一个以生产廉价和快速抛弃的衣物为主的行业。那些属于快时尚品牌的衣物,其过时的速度,几乎与商品上架的速度一样快,导致某些品牌每年都会丢弃大量的产品。

无名之辈

在美国诗人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的一首诗中,一开头就说:“我是无名之辈,你是谁?”她俏皮地点出人们为了“出名”所付出的一切努力,借此宣扬有福的无名之辈拥有的喜乐与自由。诗中说:“做个名人多无聊!像只青蛙尽招摇;炎热漫长六月天,对仰慕的臭泥沼,炫耀自己的名号!”。

放胆付出

美国作家帕克.巴默尔(Parker Palmer)在一场毕业典礼的致辞中说道:“没有人在临终会说﹕‘我这辈子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而且自我保护,我对这样的生活感到非常满意。’”他敦促毕业生说,“你们要对这个世界有所贡献,……放胆付出。”

每个哀伤

十九世纪美国诗人艾蜜莉.狄金生(Emily Dickinson)写了一首关于哀伤的诗歌﹕“对于看到的每个哀伤,我眯着眼睛探究衡量;看是否像我的一样悲凉,或是有的没那么难担。”诗歌反映了人们以独特的方式,背负他们人生中各样的伤痛。狄金生在诗歌的结尾,提到她找到了唯一的安慰。她看到在各各他那“钉痕的安慰”,看到自己的伤口反映在救主身上,她总结﹕“带着猜测和迷茫,祂身上的创伤,有些竟和我的如此相像。”

安全之处

美国一位居住在南加州的退休教师怀抱强烈的使命感,尽最大的努力说服更多人种植树木,对抗极端高温的天气。在美国,极端高温已成为与天气有关的头号死亡原因。为了应对这个问题,她说:“我从种植树木开始。”树木具有遮荫防热的效果,是保护社会大众免受热浪侵袭的一个重要方式。她说:“种植树木不仅仅是为了美化社区,而是一个攸关生死的事。”

这不是梦

患有“人格解体”或“失实症”的人常常觉得身边的一切都不太真实,就像生活在一个无法醒来的梦中一般。虽然长期有这种感觉的人会被诊断为患有此症,但这种情况也被视为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在压力大的时候。有时即使生活看似十分美好,这种做梦的感觉依然存在,我们的头脑似乎无法相信好事真的发生了。

存心忍耐

看见我朋友艾拉在社群网站的动态更新时,我忍不住哭了。2022年,乌克兰首都基辅遭敌军围困,住在那里的艾拉不得不逃离家园。几天后,她分享了一张自己过去完成跑步项目后举起乌克兰国旗的照片。她写道:“我们都在尽最大的努力,为一场名为生命的马拉松而奔跑。这几天,让我们带着永远不灭的盼望,竭尽所能地奔跑吧!”在接下来的日子,艾拉不断发布消息,让我们了解如何为她的国家遭受苦难的人们祷告并给予支持,她正以多种方式继续跑这场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