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的安息
少年时期,我为了赚零用钱而去送早报。每天,我都必须在凌晨三点钟起床,并在早上六点钟之前,将140份报纸送达客户家里,一个星期七天都是如此。
有难同当
在2015年4月25日这一天,是澳纽军团日(Anzac Day)的一百周年纪念日。每年的这一天,澳洲和纽西兰都会举办庆祝活动,藉此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抗敌人的澳纽军团(ANZAC)表达敬意。这也纪念了在那时,这两个国家没有独自面对战争:两个国家的士兵联合起来,齐心一致,并肩作战。
十架与冠冕
英国伦敦的西敏寺,有深厚的历史背景。自十世纪起,本笃会的修士便每天在那里敬拜,至今仍是如此。许多著名人物也是安葬于此;此外,自1066年起,每一位英国君王都是在此加冕登基。事实上,当中有17位君王是安葬于寺内,此处是他们王权的开始,也是王权的结束。
西门彼得:上帝撼动的顽石
地震撼动巨石岩块,也撼动人心。当我们脚下的大地开始摇动时,我们对世界的看法也会随之改变。在第一世纪,类似的事情发生在一位名叫西门的渔夫身上。当耶稣基督进入他的人生时,他脚下的大地便开始震动。
挫折有益
美国泳坛传奇人物达拉·托雷斯(Dara Torres),从1984至2008年,参加了五届奥运会,表现亮眼。在2008年奥运,她还在五十米自由式中,打破了自己在25年前创下的纪录。但她的选手生涯并非只有奖牌与破记录。她也遭遇不如意的事,例如受伤、动手术,以及年龄比其他选手大一倍。她说:「我从小就力求在一切事上赢过别人……但我也知道受点挫折有益处,就是能激发新的梦想。」
希望的涟漪
在1966年,当时的美国参议员罗伯特·甘迺迪(Robert Kennedy)访问南非,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他在南非开普敦大学发表了世界知名的「希望的涟漪」演说,为反对南非种族隔离政策的人士带来希望。他声明:「每当有人为理想挺身而出,或是为改善群众的生活而采取行动,又或是对抗不公义,这个人就泛起了小小的希望涟漪。当数百万人以力量和勇气发出一圈一圈的涟漪串联起来,便会汇集成一股洪流,能够推倒迫害和抗拒的高墙。」
来到身旁
当姐姐卡萝被诊断出罹患乳癌时,我们全家人忧心难安。诊断后伴随而来的手术和治疗,都让我们非常担忧她的健康状况,于是全家人迫切为她祷告。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卡萝如实报告她所面对的各项挑战。当我们得知她的手术及治疗成功时,全家人都为她迈向康复之路欢腾庆贺!
挥手女孩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乔治亚州的萨凡纳港有个熟悉的景象,总有个女孩在迎接船舰入港,这个人就是佛罗伦斯·马尔图斯(Florence Martus),人们称她为「挥手的女孩」。佛罗伦斯迎接了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大轮船,有44年之久。白天她摇动手帕,晚间则提着灯笼。今天,佛罗伦斯与她爱犬的雕像,伫立在萨凡纳的摩里尔公园(Morrell Park),欢迎每一艘入港的船只。
不可预测
在2003年,美国的女子高尔夫球公开赛中,默默无闻的希拉蕊·仑科(Hilary Lunke)赢得了冠军,史上留名。她在公开赛的18洞决赛中获胜,这是她个人职业生涯中的唯一一次胜利。她的胜利不只让人感到惊讶,且振奋人心,这也是体育竞赛叫人兴奋的原因,其结果永远都无法预测。
祂找到我
电影「奇异恩典」(Amazing Grace)的故事是发生于18世纪后期,当时英国政治家威廉·威尔伯福斯(William Wilberforce)因着他的基督信仰,甘愿奉献自己的金钱和精力,为要废除英国的奴隶买卖。电影中的一幕,威尔伯福斯的管家看到主人在祷告,问道:「先生,你找到上帝了吗?」威尔伯福斯回答说:「我想是祂找到了我。」
起名
在西方,我们为孩子取名不会避开长者的名讳,反而会用长辈或伟人的名字为孩子命名,希望孩子能成为那样的人。当年我父母刚结婚时,他们对于第一个儿子的取名有不同的看法。妈妈希望第一个儿子能沿用爸爸的名字,只是在名字前面加上一个「小」字,但爸爸对此并不感兴趣。讨论了许久,他们总算达成共识,只要孩子在爸爸生日那天出生,就以爸爸的名字为他取名。很奇妙地,我就在爸爸的生日那天出生,所以我的名字其实是小贝尔。
黑暗与光
在少年时期,我有一份送报的工作,每天我都得将报纸派发给140多户人家。这些住家分布在两条街,中间隔着一个坟场。我送的是早报,因此在凌晨三点就需要出门。在逐家派报时,我需要步行穿越那一片漆黑的坟场。阴森可怕的坟场总是让我毛骨悚然,有时候我还会因为极度恐惧而拔腿狂奔,直跑到另一条街的路灯下,那时,心中对黑暗的恐惧才被亮光驱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