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孤单
俄国作家杜斯妥也夫斯基曾说:「要判断一个社会文明的程度,就去看它的监狱。」基于这个观点,我读了一篇网路文章,介绍世界最残酷的八所监狱。其中有一所监狱,将每个犯人单独关在与外界隔绝的禁闭室中。
压榨橄榄
若你来到加利利海附近的迦百农,你会看到那里展示着一些用来压榨橄榄油的古老器具。榨油机是由一个底座和一个砂轮组成,都是用沉重的玄武岩制成,底座大而圆,并在中央有一个凹槽。人们将橄榄放在凹槽里,用砂轮辗过便能榨出橄榄油。
打开大门
查理·斯弗德(Charlie Sifford)在美国体坛举足轻重。在1961年,美国废除了只限白人可以参加职业高尔夫联合锦标巡回赛的条款,他是第一位参赛的非裔美籍球员。即使当时必须承受种族歧视和骚扰,他仍然取得了最高荣誉,他曾赢得两次锦标赛,而且在2004年成为首位入主世界高尔夫名人堂的非裔美籍球员,并为来自各族群所有的球员打开了进入职业高尔夫球赛的大门。
悲伤工厂
当了一辈子美式足球队克里夫兰布朗的球迷,我是在失望中长大的。在众多球队中,只有四队从来没有晋级到超级杯,而布朗队就是其中之一,但球迷们仍然年复一年地忠实追随。所以球迷们总是以失望收场,故此许多人就把布朗队的主场称为「悲伤工厂」。
为你而来
著名的德文小说家法兰兹·卡夫卡(Franz Kafka,1883-1924年)在《审判》及《城堡》这两本书中,形容生活迫使人们丧失了人性,成为茫茫人海中一张张空洞的脸孔,没有身分、没有价值。他说:「人生的输送带送你往前,没人知道会到哪儿。人已经成为一件物品或东西,不再是有血有肉的人。」
钟声响起
西敏寺的钟塔是英国伦敦相当具有代表性的地标,并以「大笨钟」(Big Ben)之称而闻名于世。一般认为钟声的旋律,是取自韩德尔名曲《弥赛亚》中「我知道我的救赎者活着」的曲调。后来有人写了一些字句,并陈列在大笨钟的钟房里:
牺牲的爱
小说家欧·亨利(O Henry)的经典短篇故事《圣诞礼物》(The Gift of the Magi),描述了一对穷苦的年轻夫妻。圣诞将至,他们都想送对方一件特别的礼物,但因经济困顿,只好采取比较特别的方式。他们各有一件引以自豪的东西,丈夫有一个家传的金表,而妻子则有一头令人羡慕的美丽长发。结果,丈夫卖掉他宝贝的金表,为妻子买了一套可以插在头发上的精致发梳;而妻子却卖了一头秀发,为丈夫买一条表炼以取代原有的破旧皮表带。
圣诞奥秘
在狄更斯的著作《小气财神》(A Christmas Carol)中,男主角史古基有很多令人百思不解的神秘之处,为什么他会如此刻薄小气呢?是什么原因让他变得吝啬自私呢?随着剧情发展,三个圣诞幽灵带他重踏人生旅途,谜团就逐步解开了。我们清楚看到:原来是孤独与沮丧,让他从一个原本活泼开朗的少年郎,变成一个视钱如命的守财奴。最后剧情结局逐渐明朗,史古基终于体会到唯有付出关怀来修复破碎的关系,才能让他远离内心的幽暗并重获喜乐。
鼓手男孩
脍炙人口的圣诞歌曲《小小鼓手》(The Little Drummer Boy)是1941年写的,原名为《圣诞鼓歌》(Carol of the Drum),全曲采用捷克的传统曲调。当然在马太福音1至2章和路加福音2章所记载的圣诞故事里,并没有提到有一个鼓手男孩,但这首颂歌的内容却道出了敬拜的核心意义。这首诗歌的内容主要是描述一个小男孩接受了博士的邀请,同去迎接基督的降生。然而,这个小鼓手和博士们不一样,他并没有预备礼物。因此,他献上他拥有的,就是击打他手中的鼓,并且说:「我愿尽心竭力为祂击鼓。」
圣诞的安息
少年时期,我为了赚零用钱而去送早报。每天,我都必须在凌晨三点钟起床,并在早上六点钟之前,将140份报纸送达客户家里,一个星期七天都是如此。
有难同当
在2015年4月25日这一天,是澳纽军团日(Anzac Day)的一百周年纪念日。每年的这一天,澳洲和纽西兰都会举办庆祝活动,藉此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抗敌人的澳纽军团(ANZAC)表达敬意。这也纪念了在那时,这两个国家没有独自面对战争:两个国家的士兵联合起来,齐心一致,并肩作战。
十架与冠冕
英国伦敦的西敏寺,有深厚的历史背景。自十世纪起,本笃会的修士便每天在那里敬拜,至今仍是如此。许多著名人物也是安葬于此;此外,自1066年起,每一位英国君王都是在此加冕登基。事实上,当中有17位君王是安葬于寺内,此处是他们王权的开始,也是王权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