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但不唠叨
你在一个不太熟悉的地区开车,想找一条街道。但这时,你从后视镜里看到警车的警灯在闪烁,示意你停车。原来你因为满脑子都想着找路,不晓得自己已经超速。拦车的警员决定给你一个警告而不是罚单,同时提醒你那地区的速限。
同样地,当我们孩子的行为处于“危险状态”,在合宜与不合宜的界线中间,需要有人提出警告。或许他们不明白自己的行为近乎或者已经越界,又或者他们早已知道,但想看看你会不会发现,挑战你是否会执行所设下的规则。无论是哪一种情况,警告可让孩子知道什么时候他们需要改变。
我儿,恶人若引诱你,你不可随从。(箴言1章10节)
(智慧)要救你脱离恶道,脱离说乖谬话的人。(箴言2章12节)
给予第二次的机会
大人的责任是执行规则。有时候孩子不喜欢你那么做,不过没关系,此时孩子的生活中,需要你作为他的父母而不是朋友,他们也需要你坚定但充满关爱地去执行这些规则。我们不用威胁和吼叫,但必须坚定。记得,我们不能期待完美,孩子不可能第一次(或第二次)就改正行为,我们得经常给予第二次的机会。
提出警告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孩子想想如果执意选择走向错误的方向,将会面对什么后果。为强调警告的重要性,我们可能需採用某种非体罚的处罚方式,比如暂停、拿走玩具或喜欢的物品,取消特权等等。打个比方,你吩咐女儿打扫房间,但她充耳不闻,继续玩游戏。因此,你给予警告。如果她还看不懂时钟,那你可设下计时器,告诉她闹铃响的时候,她就得打扫房间;如果她懂得看时间,便告诉她房间什么时候必须打扫好。不管是哪一种情况,先问她如果房间没有打扫好,就该承受什么后果。既然已经清楚设下合作和不当行为的界线,她可以自行决定打扫与否。假使她选择不合作,你也要有下一步的行动。
避免唠叨
不断重复的警告就如唠叨,毫无果效。我们应避免对孩子唠叨。你是否曾听见自己说过:“我已经跟你讲过不下百次了”?父母很容易陷入这样的循环,因此提出警告之后,父母必须要下定决心彻底执行所设下的处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