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中的盼望
范信达(Reginald Fessenden)投入多年心力,才实现了无线电通讯的梦想。当时,许多科学家认为他的构想是异想天开、荒诞无稽,也不相信他会成功。但他宣称,他要在1906年12月24日,首开先例以无线电播送音乐。
上帝同在
在公元五世纪,爱尔兰主教圣派翠克写道:“基督与我同在,基督在我前面,基督在我后面,基督在我里面,基督在我下方,基督在我上方,基督在我右边,基督在我左边……。”当我读到马太福音耶稣降生的描述时,这些句子不断在我心中回荡,就像温暖的拥抱,让我知道自己永不孤单。
心灵沉静
早在约瑟夫·莫耳和弗兰兹·格鲁伯创作大家耳熟能详的圣诞颂歌《平安夜》之前,波兰修士安格勒斯·希莱修斯(Angelus Silesius)就写下了这首诗:
领我回家
有一年圣诞节,我因工作而到了偏远的黑海地区。那天,我顶着强烈的寒风,步履维艰地从工作地点走回住宿的房间。那时候,我迫切地想念那温暖的家。
不惜一切
几年前,我有个朋友在乘客熙来攘往的芝加哥联合车站里,跟她年幼的儿子走散了。这实在是个可怕的经历。朋友发狂似地喊着儿子的名字,跑回刚走过的电扶梯,在原路上努力找回她的小孩。她与孩子分开不过几分钟,但却觉得像经过了好几个小时一样。感谢主,最后她儿子突然从人群中冲出来,奔向她的怀抱。
不仅是英雄
世界各地的星际大战迷,正热切期待《星际大战8:最后的绝地武士》上映。人们追溯至1977年,分析这部系列电影成功的因素。有新闻评论者指出:当世界正渴望一位带来新希望和正义的英雄时,《星际大战》恰好满足了人们的渴求。
报佳音,传喜讯
在我教会附近的麦波申花园,有一个住家大楼,里面大约有230个住户。他们都有自己的生命故事。在十楼有位年长的女士,她的孩子结了婚就搬出去住,现在她是一个人独居。隔几家是一对年轻夫妻,他们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楼下则有个正在服兵役的年轻人,他以前去过教会,也许圣诞节那天,他还会再去教会。去年圣诞节,我遇到这些人,因为我们教会到那里唱诗歌、报佳音。
等待
孩子们还小的时候,总会一再地问我:“还有多久才是圣诞节啊?”虽然我们每天都使用基督降临节日历倒数圣诞节,但对他们而言,等待实在是一种折磨。
准时
有时我会开玩笑说,我要写一本标题为《准时》的书。听到我这么说,了解我的人都会心一笑,因为他们知道我常迟到。但我迟到往往是因为过于乐观,而不是故意迟到。我常常乐观地误以为“这一次”我能够比往常花更少的时间、完成更多的事。但事实上我却不能,也办不到,结果最后只好为自己无法准时而再次道歉。
普世欢腾
我参加了在新加坡举行的基督教出版业大会。在最后一天,来自50个国家的280名与会者,聚集在饭店户外广场拍摄团体照。摄影师在二楼阳台,从不同的角度拍摄许多照片后,终于宣布:“完成了!”这时有人如释重负大声喊道:“真是普天同庆!”有人随即以圣诞诗歌回应:“普世欢腾,救主降临!”其他人也开始一起唱这首熟悉的圣诞颂歌,歌声充满和谐之美。这一幕展现令人动容的合一与喜乐,令我毕生难忘。
牢狱的圣诞
知名的德国牧师马丁·尼莫拉(Rev. Martin Niemoller),曾因公开反对希特勒而在纳粹集中营待了将近八年。1944年的平安夜,他向同样被关在达豪集中营的人说了这段充满盼望的话:“我亲爱的朋友们,在今年圣诞节……让我们从伯利恒婴孩的身上,认识那位来到世上与我们一同背负重担的主……上帝亲自搭起这座从祂通向我们的桥梁!清晨的日光从高天临到我们身上!”
我能献上什么?
有一年,教会负责圣诞布置的同工们,决定以“圣诞清单”做为布置主题。他们没有使用常见的金银色装饰品,而是给每个人一张红色或绿色的标签,并让他们在其中一面写下希望耶稣赐给他们的礼物,另一面则列出他们要献给圣诞主角耶稣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