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光阴
苏东坡(或称苏轼)是中国北宋一个伟大的诗人和文学家。他在被贬谪时仰观夜空明月,心中百感交集,于是写下了一首思念弟弟的诗作:“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思是人的一生难免有悲欢离合,就像明月也有阴晴圆缺的改变,这种事自古以来就难以周全。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长寿,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享受明媚的月色。
需要救援
十八岁的阿尔迪独自在距离印尼苏拉威西岛海岸125公里的渔棚工作。一天,海上突然刮起强风,将固定渔棚的绳索摧毁,使阿尔迪连同渔棚一同落入茫茫大海。阿尔迪在海中漂流了49天,每逢看见船只经过,这个急需救援的孩子就会亮起灯,试图引起对方的注意,但结果都是失望。最后,大约10艘船过去了,才有一艘船将面黄肌瘦的阿尔迪救了起来。
怀疑与信心
铭德在剧烈的头痛中醒来,原以为又是偏头痛发作,但没想到一下床就晕倒在地上。他被送进医院,医生说他中风了。经过四个月的复健,他逐渐恢复思考和说话的能力,但走路时仍会疼痛且一瘸一拐的。他时常在绝望中挣扎,但却从约伯记中得到极大的安慰。
渴慕上帝
有位初信者非常渴望能够阅读圣经。但他过去在一场爆炸事件中,失去了视力和双手,所以当他听闻有位女士以嘴唇来触读盲文点字时,他也试着这么做。可惜他马上就意识到,自己嘴唇的神经末梢也遭到了破坏。后来,当他发现自己还能用舌头感受、辨识盲文字母时,实在令他欣喜若狂!他终于找到了一种阅读与享受圣经的方法。
干草堆中的祷告
撒母耳‧米勒(Samuel Mills)和他的四个朋友时常一起祷告,祈求上帝差派更多人去传扬耶稣的福音。1806年的某一天,他们在河边聚集祷告,突然遇到暴风雨,只好躲进干草堆中避雨,并继续祷告。此后,他们每周的祷告会被称为“干草堆祷告会”,带动了普世宣教运动。直到如今,“干草堆纪念碑”还矗立在美国威廉斯学院的校园里,提醒我们上帝会透过祷告成就大事。
看不见的事实
科学杂志《发现》的编辑史蒂芬·卡斯(Stephen Cass)决心探索一些在他日常生活中看不见的事物。当他在纽约市走路前往办公室时,心里想着:“如果我可以看见无线电波,那么在帝国大厦顶楼上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天线所发出的无线电波,一定会有如千变万化的绚烂闪光,照亮整个纽约。”他知道身边环绕着各式无线电波、电视讯号、行动网路和其他种种看不见的电磁场。
祷告极重要
那是很寻常的一天,跟平常没两样,但结果却成了一场梦魇。艾丝特和其他数百名女性被一个圣战组织从寄宿学校掳去。一个月后,所有人都被释放,除了艾丝特以外,因为她拒绝背弃基督信仰。我和朋友读到她和许多人因信仰遭受迫害,我们的心都深受感动,很想为她们做点什么,但是能做些什么呢?
改变有望
某个周六下午,一些教会青少年小组的成员聚在一起,讨论腓立比书2章3-4节:“凡事不可结党,不可贪图虚浮的荣耀;只要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他们互相提问一些很难回答的问题,例如:你有没有常常关心别人呢?你给人的印象是谦卑还是骄傲?为什么?
永不放弃
有位电台主持人在节目中问道:“有哪样东西是你无法放弃的呢?”听众纷纷打电话回应,答案五花八门。有人不能放弃他的家人,有人无法放下对离世妻子的追忆。也有人无法放弃他们的梦想,如做个全职音乐人,或成为一位母亲。我们每个人都有珍视的事物,是我们无法放弃的,可能是一个人、一股热忱,或是一份产业。
新年新生活
我一直都想学拉大提琴,但我总是没有时间去学。或者更准确地说,我并未安排时间去学大提琴。我常想或许在天堂的时候,我会把大提琴拉得很好,而且现在我想专心事奉,只把时间用在上帝要我做的事情上。
除去羞耻
又到了每年家人团聚、欢度佳节的日子了。但有些人却很怕遇到特别“关心”他们的亲友,因这些亲友所问的问题,会让那些依旧单身或还没有小孩的人感到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