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的装备
我和妻子每年都会骑脚踏车达数百公里。我们会沿着西密歇根州的小路骑行,为了丰富体验,我们还安装一些配件。妻子的脚踏车加装前灯、后灯、里程表与车锁;我的脚踏车装上水壶架。事实上,这些配件虽有帮助,但却可有可无。就算没有这些配件,我们依旧天天顺利骑车上路,累积里程。
不再作外人
“你不属于这里!”这句话让一个八岁女孩伤透了心,而且这伤痛一直伴随着她成长。女孩与家人从一个战乱国家的难民营,移民到一个新的国家。她移民卡上的戳印标注着外国人,使她感觉到自己不属于这个国家。
小孩的愿望
我的孙女伊莲7岁时,在学校看到一部讲述中美洲危地马拉一所孤儿院的影片。过后,她跟妈妈说:“我们必须去那里帮助他们。”她的妈妈告诉她,等她再长大一点,爸爸和妈妈会考虑这件事。
如此美好
一百三十多年来,高耸入云的艾菲尔铁塔一直矗立在巴黎市中心,它已成为法国建筑界辉煌与美丽的象征。这个城市自豪地宣称,这座铁塔就是当地最宏伟的地标。
慷慨捐助
我妻子苏珊在学校的课外圣经社团服事,每周一次。最近,社团鼓励孩子们捐钱救助饱受战争蹂躏的乌克兰孩童,于是苏珊把这项捐助计划告诉我们11岁的孙女玛姬。约一周之后,我们收到玛姬寄来的一封信,里面装着美金3.45元,信上面写着:“我把自己全部的钱都捐给乌克兰的孩童,以后我还会再寄。”
分享生命故事
我的大学朋友比尔曾在太平洋某个岛屿宣教多年。他告诉我一个故事,有一个年轻人离乡背井到外地寻求发展,因缘际会跟朋友去了教会,在那里他听到耶稣带来的福音,并接受基督成为他生命的救主。
上帝的同在
莫妮的内心充满挣扎。她有一些相信耶稣的朋友,她觉得他们处理生命困境的方式很了不起,甚至还有些嫉妒他们。可是莫妮觉得自己不可能像他们那样生活,她以为相信耶稣就是要遵守各种规条。最后,一位大学同学帮助她明白,上帝不是要破坏她的生活,而是希望在她人生的起起落落中,仍能得到最大的益处。莫妮一明白这个道理,便愿意接受耶稣为她的救主,接受上帝爱她这伟大的真理。
上帝赐恩典
我在某所大学教授写作课程,在批改一叠学生写的文章时,其中一篇令我印象深刻。这篇文章实在写得很好,但随即我就意识到好得太过头了。果然,在网络上稍做搜寻,就发现她是抄袭一篇网络文章。
团契相交
虽然我不清楚主日早上的崇拜结束后,负责关灯和锁好教堂的人是谁,但我知道,那位会友当天必须较迟才能享用午餐。这是因为很多人喜欢在聚会结束后留下来,分享生活近况、人生抉择、内心的问题及挣扎等等。在崇拜结束20分钟后,环顾四周仍有许多人留下来热切地彼此分享,是令人感到欣慰的事。
人人平等
我和妻子在度假期间,恣意享受清晨骑自行车的乐趣。其中一条路线可行经一个豪宅社区,每栋房子都价值数百万美元。在那条路上,我们看见形形色色的人──外出遛狗的居民、骑自行车的同好,以及许多建造新屋或维护美丽景观的工人。那里汇集了各行各业的人,提醒我一个宝贵的事实,那就是我们之间没有真正的区别。无论是富足或贫穷,资产阶级或劳动阶级,鼎鼎大名或默默无闻,那天早上,我们所有出现在那条街上的人都是一样的。就像箴言22章2节,说:“富户穷人在世相遇,都为耶和华所造。”不管彼此间有何差异,你我都是上帝按祂的形象所造的(创世记1章27节)。
名片与祷告
这位最近刚丧偶的教会姐妹越来越忧虑。她的丈夫因意外事故身亡,为了申请保险理赔金,她需要事故发生的相关资料。有一位警察与她谈话之后,承诺会帮助她,但她过后却弄丢了那位警察的名片。于是,她祈求上帝的帮助。不久之后,她在自己的教会里,走过一扇窗户时,看到窗台上有一张名片,竟然就是那位警察的名片!她不知道那张名片是怎么出现在那里的,但她知道为什么。
得到生命
对瑞特而言,进入基督教大学研究圣经是很自然的事。毕竟,他从小到大,无论是在家里、学校或教会,身边全都是基督徒。甚至他在大学选读的课程,都是以从事“基督教工作”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