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待君王
在苏格兰,诗雅和丈夫在一个舞会上有机会与英国女王会面。几天后,他们意外地接到通知说,王室希望能去探访他们,与他们一同喝下午茶。诗雅对于要接待王室贵宾一事非常紧张,于是她开始打扫房子及做好预备。在贵宾抵达前,她去外面采摘鲜花好摆放在桌上,心里紧张得怦怦跳。就在这时,诗雅觉得上帝在提醒她,上帝是那位万王之王,而且祂每天都与她同在。诗雅的内心立刻平静下来,心想:毕竟只是女王到访而已!
比蜜更甜
在1893年10月,芝加哥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人潮汹涌,当地的剧院全都暂停营业,因为剧院的业主认定所有人都会去参加世界博览会。但布道家德怀特·慕迪(Dwight Moody,1837-1899年)仍想按计划举办布道会,在芝加哥另一端的音乐厅里讲道与教导。当时慕迪的朋友叨雷(R. A. Torrey,1856-1928年)怀疑他能否在博览会当天吸引人群。虽然有超过70万人前往博览会,然而靠着上帝的恩典,也有许多人来参加布道会。事后叨雷总结说,众人之所以前往,是因为慕迪熟知那本世人最渴望了解的书──圣经。叨雷盼望人们也像慕迪一样喜爱圣经,全心投入并持之以恒地阅读。
每早晨都是新的
我弟弟天宝自小患有严重的癫痫症,在进入少年期后病情更是变本加厉。每天夜里都是弟弟和我父母极其痛苦的时刻,因弟弟的症状一旦发作,经常可持续6个多小时。当时,医生们找不到任何一种治疗方法,既可缓解天宝的症状,又能使他在白天至少有一段清醒的时间。我父母在祷告中向上帝呼求:“上帝啊,上帝啊,求祢帮助我们!”
我们不是神
在《返璞归真》一书中,作者鲁益师建议,如果想知道自己是否骄傲,可以自问下列这些问题:“受冷落或被人刻意忽视时,我是否心生不悦?⋯⋯若有人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或对我耀武扬威,我的感受又是如何?”鲁益师认为,骄傲就是“极端之恶”,也是在家庭和国家造成悲剧的主因。他称骄傲为“灵性之癌”,会吞噬掉人们的爱与知足之心,甚至让人无法正常思考。
一切全献上
英国的富能仁(James O. Fraser,1886-1938年)决定不再追求成为英格兰的钢琴演奏家,而是要服事中国的傈僳族。美国的范德(Judson Van DeVenter,1855-1939年)放弃发展艺术事业,选择投入布道事工,后来更写了圣诗《一切全献上》。他们愿意为了耶稣去服事别人,而放弃自己的艺术事业,前往上帝呼召他们去的地方,他们的付出令人难忘。
渐渐成熟
查尔斯·西缅牧师(Charles Simeon,1759-1836年)牧养英国剑桥圣三一堂五十多年,影响深远。在他事工生涯的早年,曾遇见邻区的亨利·魏恩牧师(Henry Venn)和他的几位千金。初次会面之后,几个女孩觉得年轻的西缅牧师既严厉又自负。于是,魏恩牧师要女儿从树上摘一颗还未成熟的桃子,当她们不懂父亲为何要她们这么做时,他回答说:“女儿啊,现在这颗桃子是青涩的,所以我们必须等待。等它多晒一点太阳、多淋一些雨水之后,就会变得成熟而甜美。西缅牧师也是如此。”
重建毁坏之处
道恩在十七岁时,因偷窃与吸食海洛英,不得不离开家人在南非开普敦市曼恩伯格镇的住处。他并没有离家太远,而是在他母亲的后院搭建一间简陋的铁皮屋。那里很快就被人称为“赌场”,一个人们吸毒犯罪的地方。然而,道恩在十九岁时,因相信耶稣而得救,从此开始了漫长又艰辛的戒毒过程。最后他靠着上帝的帮助及主内朋友的支持,终于成功脱离毒瘾。那间铁皮屋在搭建成的十年后,被道恩与同伴改造成一所家庭教会。这个曾经是罪恶沉沦的黑暗之地,现在却成为祷告和敬拜上帝之处。
常常感恩
在17世纪的战乱和瘟疫中,马丁·林卡特(Martin Rinkart)于德国萨克森州担任牧师三十多年。有一年,他主持了4,000多场葬礼(其中也包括他的妻子)。有时,食物非常匮乏,以致他全家人都必须挨饿。尽管他可能因此而绝望,但他对上帝的信心却仍坚定不移且时时献上感谢。他甚至还写了一首德语诗歌表达对上帝的感恩,后来被翻译成为广受欢迎的赞美诗《齐来谢主》。
上帝的话
莉莉是个圣经翻译员。当她在机场准备要搭机返国时,却被当地的警方扣留。警察查看她的手机,发现里面有语音版的新约圣经,便立即加以没收,并且对她进行两个小时的讯问。警察在审讯莉莉时,要她播放手机里语音版的圣经。当时所播放的经文恰巧是马太福音7章1-2节:“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其中一位警察听到这两句以他的语言播放出来的经文,顿时脸色惨白。之后,莉莉没再受到任何刁难,就被释放了。
欢迎外人
我刚移居到异国时,我的第一次经历就让我觉得自己不受欢迎。那天,我的丈夫去一间小教会讲道,我找了个位子正打算坐下,一位老先生就很不友善地对我说:“坐过去一点!”我被他粗暴的态度吓了一跳。后来他的妻子向我道歉,并解释说我占用了他们平常坐的位子。几年后我才知道,以前会众会出租会堂的长椅,藉此为教会筹募资金,也确保没有人会占用别人的位子。经过数十年后,这种心态显然依旧深植人心。
活出基督
圣女小德兰(Thérèse of Lisieux)原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孩子,直到她母亲在她四岁时过世,她变得胆怯,容易焦虑。但在多年后的一个圣诞节前夕,一切都改变了。小德兰在教会庆祝了耶稣的降生后,上帝使她从恐惧中释放出来,并赐给她喜乐的心。她知道自己经历了圣子耶稣道成肉身的大能,有耶稣基督居住在她的心中,所以她才得到改变。
止息谣言
查理·西缅(Charles Simeon,1759-1836年)被委任为英国剑桥圣三一堂的牧师后,多年来一直遭受到强烈的反对。因为大部分的会众都希望擢升助理牧师而非任命西缅,所以他们散布有关西缅的谣言,拒绝由他牧会,甚至曾经封锁教堂不让他进去。然而,西缅渴望顺从圣灵的带领,于是他制定一些原则以应对谣言。其中一个原则是永远不相信传闻,除非是绝对真实的消息;另一个原则是永远相信,如果可以听另一方的说法,必定会听到完全不同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