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中的力量
在1948年,保加利亚地下教会的牧师哈拉兰·波波夫(Haralan Popov)从家里被警察带去“协助调查”。两周后,他受到全天候的审讯,而且有十天未曾进食。每当他否认自己是间谍时,便会遭到殴打。但波波夫不仅在酷刑中幸存下来,还带领其他囚犯归向耶稣。十一年后,他终于被释放,并且仍继续向人分享他的信仰。获释两年后,他才获准离开保加利亚到国外与家人团聚。接下来十多年,他致力传讲福音和筹集资金,运送圣经进入封闭的国家。
团圆
小男孩正拆开他那当军人的爸爸寄来的大盒子,心想爸爸不会回家为他庆祝生日了。他打开大盒子后,发现里面有一个包着礼物纸的盒子,拆开那盒子后又有一个小盒子,小盒子里面只放了一张纸,上面写着:“惊喜!”小男孩正感到困惑,一抬起头来,就看到爸爸走进了房间。男孩泪眼汪汪地跳进爸爸的臂弯,兴奋地大叫:“爸爸,我爱你!我好想你!”
人人需要怜悯
杰明大学毕业时,才刚信耶稣不久。他在一家知名的石油公司担任销售员,经常出差接触客户,这也让他听到许多令人心碎的故事。同时,他也领悟到,客户们最需要的并非石油,而是上帝的怜悯。为要更了解上帝的心意,杰明进入神学院进修,最终成了一位牧师。
水带来希望
汤姆和马克的事工使人的生活得着滋润。从他们分享的影片中,可以看到设置在户外的淋浴器洒下清凉的水,孩子们手舞足蹈地玩水嬉笑,享受第一次被淋浴器淋得全身衣服都湿答答的乐趣。汤姆和马克两人在海地,与当地的教会合作,在水井上安装滤水系统,让人们不再因不干净的水而患病,进而延长寿命。当地人因着能取得干净的水,而对未来充满盼望。
真正的朋友
高中时期,我有一个所谓“有时是,有时不是”的朋友。在我们的教会里,我俩算是“好搭档”。在校园外,我们偶尔会一起出去玩。但在学校里,却不是这样了。如果她遇见我的时候,只有她单独一个人,还可能会跟我打声招呼,要是旁边还有别人,她根本就不会理睬我。知道她是如此,我就极少在校园内跟她打招呼,因我知道这份友谊只限于校园以外。
转身逃跑
艾丽曾经是个聪明漂亮又有才华的少女,还拥有慈爱的双亲。然而在高中毕业后,她受到怂恿而尝试了海洛因。父母注意到她的改变,而艾丽也终于承认毒品对她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于是父母将她送进戒毒中心。完成治疗后,父母问艾丽,关于尝试毒品,她会给朋友什么建议?艾丽说:“要马上转身逃跑,只是说‘不要’是绝对不够的。”
信仰传承
葛理翰(Billy Graham)在十六岁决志相信基督,但早在这个决定性的时刻前,他的父母已经为他立下敬虔基督徒的榜样。他父母都生长于基督化的家庭,自小就相信基督。他们结婚后,也继续将信仰传承给孩子们,陪着孩子们祈祷、读圣经,按时带孩子们参加教会聚会。他们为葛理翰的信仰奠定坚实的基础,上帝也藉此坚定葛理翰的信心,最后还呼召他成为勇敢的福音布道家。
转瞬即逝
朋友小佩突然离世的消息,让我惊觉死亡是那么真实,生命是那么短暂。小佩是我儿时好友,在一场因道路结冰而导致的交通意外中不幸罹难,逝世时年仅24岁。她在一个破碎的家庭长大,那时她似乎各方面都刚有好转,而且也才刚信主,怎能这么快就离开人世?
伤人的话
我自小就很瘦,记得有个男孩总爱嘲笑我是瘦皮猴,还有人说,我瘦得皮包骨,就像一根竹竿。我本来应该嗤之以鼻,或者一笑置之,完全不放在心上。但我那时年纪虽轻,仍然觉得这些尖酸刻薄的话很伤人,怪不得古人说:“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言语的伤害有时比利器造成的伤痕更深,持续的时间更长。
谁没有罪
丽莎从来都不同情那些欺骗配偶的人⋯⋯直到她发现自己也对婚姻深感不满,而外来的引诱不断让她陷入情欲的挣扎。这段痛苦的经历使她对人心生怜悯,也对基督的话语有更深刻的体会:“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约翰福音8章7节)
发旺如花
我最小的孙子只有两个月大,但每次我见到他都会发现一些细微的变化。最近,当我轻声细语地哄他时,他竟然看着我,对我微笑!那一刻,我却突然忍不住掉下眼泪。那是一种百感交集的情绪,带着看见新生儿的喜悦以及时光流逝的感慨。因这让我想到,当年看到我孩子的第一个笑容已经是很久的事了,但感觉就像昨天才发生。有些时刻的情绪就像这样,让人无法解释。
为祂而做
每当想起父亲,脑海浮现的画面就是他在户外敲敲打打、整理花园;或在他杂乱的工作室里工作,工作室内放满了新奇的工具和配件。他总是忙个不停,有时他会搭盖车库、露天平台或鸟屋;有时充当锁匠;有时设计首饰和彩绘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