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主发光
在2020年3月,退休的金融专家惠特尼(Whitney)在纽约中央公园遛狗时,看见了几辆卡车和成堆的防水布,以及有十字架标记的白色帐篷,这些都来自一个他从未听过名字的慈善机构。当他发现这个机构正在打造方舱医院,让感染新冠病毒的纽约市民入住治疗时,便上前询问自己是否也能提供帮助。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尽管大家的信仰与政治立场不同,他和家人还是竭尽所能地给予支援。惠特尼说:“我在这里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是真正的好人。”他还赞扬这群人在没有酬劳的情况下,愿意在纽约市亟需帮助时伸出援手。
造就了我
七岁的爱迪生不喜欢上学,在校的表现也不怎么好。有一次,老师说他是个“怪胎”,于是他气呼呼地冲回家。爱迪生的母亲是受过培训的教师,她在隔天与老师对谈之后,就决定在家自己教导爱迪生。结果,爱迪生因着母亲的爱与鼓励,还有上帝赐予他的天赋,最后成了一名伟大的发明家。他后来写道:“我母亲造就了我,她真的很爱我,也全心信任我。让我觉得要为她而活,绝不让她失望。”
耶稣是谁?
耶稣是谁呢?有人说,祂是个好老师,但也只不过是个人。作家鲁益师写道:“这人若非曾是、现在仍是上帝的儿子,就是一个疯子或更糟糕的人。你可以把祂当作是个蠢人而叫祂住嘴,也可视祂为恶魔,朝祂吐口水或把祂杀死,又或者你可以俯伏在祂脚前称祂为主、为上帝。但是千万别用自认高明的废话,说祂是个伟大的教师,但只不过是个人。”这番隽永精辟的论述出自《返璞归真》,指出耶稣若谎称自己是上帝,那祂就不会是伟大的先知,因那将是终极的异端邪说。
别依赖公式
在珍芳年纪还小的时候,有位主日学老师训练大家如何传福音,其中包含背诵一系列的经文和一套公式。珍芳和她朋友试着将所学的运用在另一位朋友身上,她们非常紧张,深怕忘记哪个重要的经文或步骤。珍芳说:“我不记得那个朋友最后是否有决志,不过我想应该没有。”即使是好的方法,若在使用时看重公式过于人,也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绝不说“不能”!
珍·布里克尔(Jen Bricker)是位著名的杂技演员。她生来就没有双腿,被遗弃在医院。但她觉得自己被领养是一种祝福,她说:“今天我能存活,全是因为那些不计代价地爱我、支持我的人。”她的养父母帮助她看到,她生来如此是有原因的。他们把她培养成一个绝不说“不能”的人,并鼓励她追求所有梦想,包括成为一名出色的杂技演员和空中飞人!在面对挑战时,她的态度总是先思考:“我该如何应对难题?”她也激励其他人采取同样的做法。
黑暗与光明
当我坐在法庭上时,亲眼目睹了我们这个世界几个令人心碎的例子:一个女儿疏远母亲;一对夫妻失去他们曾经拥有的爱情,如今只剩下苦毒;一个丈夫渴望与妻子和解并与孩子们团聚。他们迫切需要心灵得改变、伤口得医治,并让上帝的爱帮助他们胜过困境。
大能的勇士
狄恩·伊曼(Diet Eman)是一位平凡而害羞的年轻女士。当德军在1940年入侵荷兰时,她正在谈恋爱,有一份工作,享受与亲友相处的快乐时光。后来,她写道:“当大难临头时,你会想要像驼鸟一样,把头埋在沙土里。”然而,狄恩却感到上帝的心意是要她抵抗德国人的暴虐统治,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为犹太人及其他被追捕的人寻觅藏身之处。这位原本不起眼的年轻女士成了上帝的勇士。
新的呼召
十几岁的凯西是青少年帮派的领袖,他带着一些人擅闯民宅、偷取别人汽车内的财物、抢劫便利商店,并与其他帮派火拼。凯西最后终于被逮捕,且判处监禁。在监狱里他又成了罪犯的首领,在发生骚乱时,分发自制的刀具给党羽。
安度风暴
在1830年,苏格兰宣教士亚历山大‧杜夫(Alexander Duff)首次搭船前往印度。船只在南非外海遭遇暴风袭击而发生船难,他和其他乘客侥幸漂流到一座荒芜的小岛。不久,一名船员在沙滩上发现杜夫的一本圣经。这本圣经先前掉落海中,但后来被海浪冲上岸边。等到圣经晒干后,杜夫对其他幸存者朗读诗篇107篇,大家听了深受激励。最后,他们得着救援,而杜夫在经历另一场船难后,才终于抵达印度。
在恩典中成长
英国布道家查尔斯•司布真(1834-1892年)一生勤奋,事事全力以赴。他19岁时成为牧师,不久便对广大的群众讲道。他亲自将自己所有讲道的文稿编辑成册,最终集成63册之多。他也撰写了许多注释书、论祷告的书籍,以及其他著作,而且每周至少读六本书!他在讲道中曾提到:“无所事事可算是众罪中最大的罪,因为它会带来许多其他的罪,⋯⋯闲散怠惰最为可怕!求上帝救我们脱离此罪!”
火中奋勇
两名疲惫不堪、满身烟灰的消防员走进一间餐厅吃早餐,一名女服务生藉由新闻报导,一眼就认出他们是昨夜奋力扑灭仓库大火的消防队员。为了表示感谢,这位女服务生在他们的帐单上写了一段话:“今天你们的早餐我请客。谢谢你们⋯⋯愿意为人服务,甚至冲进人们拼命逃离的地方⋯⋯在熊熊烈火中奋勇救人,你们真是众人的榜样!”
赐安慰的上帝
根据英国《每日邮报》报导,波兰北部一间动物收容所有只“黑猫护士”。它从小就被遗弃在收容所,因为它的原主人觉得它已病入膏肓,无法治好。但它在收容所兽医的照料下康复了而且被领养。从此,它便住在收容所里,以温柔的陪伴和疗愈的呼噜声来“安慰”术后或大病初愈的猫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