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保罗
在1957年,乔治‧韦华(George Verwer)在葛理翰牧师举办的布道会中,决志相信耶稣,从此他的生命发生巨大的变化。信主后不久,他在美国成立世界福音动员会(Operation Mobilization,简称OM),并于1963年差派2,000名宣教士去欧洲宣教。后来,世界福音动员会成为20世纪最大的宣教组织之一,每年派数千人去宣教。在2023年乔治去世时,这个机构有3,000多名同工。他们来自134个国家,在147个国家服事。另外有其他将近300个宣教组织的成立,都与世界福音动员会有关。
天父的爱
小雅将背包收拾妥当,在窗边坐好,急切地等待爸爸的到来。但她从上午等到下午,等到夜色降临,她的热情也逐渐冷却。她领悟到爸爸这次又不会来了。
小伯利恒
腓力.布鲁克斯(Phillips Brooks)在造访伯利恒后,写下了众人喜爱的圣诞颂歌《小伯利恒》。这位在美国牧会的牧师因圣地的经历而深受感动,因此给他主日学的学生们写了这一段话:“我记得⋯⋯在平安夜,我站在伯利恒的一间古老教堂里,靠近耶稣降生的地方。当整座教堂一个又一个小时地回荡着颂赞上帝的美妙诗歌时,我仿佛一次又一次听见你们那非常熟悉的声音,彼此诉说救主降生的奇妙夜晚。”
祖母的信心
我们围坐在餐桌旁,九岁的孙子开心地笑着说:“我跟祖母一样,爱读书!”他的话让我心花怒放。我不禁想起了前年他生病休学在家的情景。那时,每当他午睡醒来之后,我会坐在他身边陪他读书。我母亲热爱阅读,而现在我孙子也像我一样爱读书,能将这种对阅读的热爱传递下去,令我十分欣慰。
别人的事
我的四个孙子孙女在玩一组迷你玩具火车,其中两个年纪较小的孙儿开始争抢一个引擎。八岁的孙子试着调停,他六岁的妹妹却说:“别管他们,那是他们的事。”对我们所有人来说,在一般情况下,这番话确实是智慧之言。直到他们吵到开始大哭时,我才介入,将两人分开,安慰两个闹脾气的孙儿。
微小善行
我母亲曾接受安宁照护,度过人生最后一段时光。在那段期间,护理之家一位看护的真诚善意,令我深受感动。这位看护会轻轻地将我孱弱的母亲从椅子上抱起来,让她躺在床上,盖好被子之后,还会俯身轻抚着母亲的头,对她说:“你真可爱。”接着,她会关心我过得如何。不只在当下,直到如今,我只要想到她的善良都会感动流泪。
踏进河里
受邀到教会的讲员以“踏进河里”为例,讲述信靠上帝的智慧。他说到有一位牧师因为信靠上帝,不顾当地新的法律禁令,选择在讲道中传讲圣经真理。后来这位牧师被判犯了仇恨罪,入监服刑30天。但他的案子获得上诉,法院裁定他有权对圣经做出个人的解释,并敦促别人遵从。
在旷野中
当我刚信主的时候,我以为登上属灵的高峰就会遇见耶稣。但这高峰往往不能持久,也不会使我的属灵生命成长。美国作家莉娜·阿布贾姆拉(Lina AbuJamra)说,我们往往会在旷野遇见上帝并且成长。她在所着的一本研经书籍(Through the Desert)中写道:“上帝的目的是要用我们生命中的旷野,使我们变得更坚强。上帝不是要用免除苦难来证明祂的良善,祂的良善就是要在痛苦中才能体会到。”
与上帝角力
我丈夫过世后,一位多年老友发送一则讯息给我,他说:“艾仑是与上帝角力的人。他是真正的雅各,也是我会成为基督徒的重要原因。”我从来没想过将艾仑的挣扎与远古族长雅各相提并论,但其实这很恰当。他终其一生都在跟自己、跟上帝角力以寻求答案。他爱上帝,却无法一直紧抓住上帝爱他、饶恕他,并且听他祷告的事实。然而,他一生都蒙受祝福,也对许多人带来正向的影响。
喜乐地付出
凯莉的小儿子有肌肉萎缩症,在儿子将再次接受相关的手术治疗时,凯莉想藉着为其他人做点事来转移注意力,免得一直挂虑家里的情况。于是,她把儿子穿不下但保存良好的旧鞋收集起来,捐给了一个机构。她的举动带动了亲朋好友甚至邻居一同参与物资捐赠,很快地,他们就捐出了两百多双鞋子!
相聚在基督里
我曾经因为陷于人生的一些困境,而经历长期的情绪与灵性上的痛苦挣扎。在那样的情况下,我很容易就会不想去教会(有时候我的确会想:为什么要这么麻烦?)。但是,我感到内心有一股力量,催逼我要持续到教堂,参加每个主日的聚会。
基督受难
吉姆‧卡维佐(Jim Caviezel)在电影《受难记》中饰演耶稣的角色。在他接演之前,导演梅尔‧吉勃逊警告他说,这是一个艰巨的角色,同时恐怕还会冲击到他在好莱坞的演艺事业。但卡维佐终究还是决定接下这个角色,他说:“虽然这并不容易,但我觉得我们要拍好这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