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档:Article

惊奇之窗 - 马勒古(下)

《惊奇之窗 - 马勒古(上)》

意外之客听到什么?

在马勒古透过刚医好的耳朵听主说话之际,开始认识以下四个深奥的真理。

真理一︰天父的计画

耶稣对彼得说︰“收刀入鞘吧!凡动刀的,必死在刀下。你想,我不能求我父现在为我差遣十二营多天使来吗?若是这样,经上所说事情必须如此的话,怎么应验呢?”(马太福音26章52-54节)马勒古从到达园子,准备要逮捕这个令他主人惊惶失措的巡回布道家时,他必定早已相信,当天晚上的事件,是该亚法一手策动的;不过,马勒古在听到耶稣清楚说明祂必须完成的是父上帝的旨意(而不是该亚法),一定感到既震惊又心生敬畏。

真理二︰逮捕的讽刺

耶稣对他们说︰“你们带着刀棒出来拿我,如同拿强盗吗?我天天教训人,同你们在殿里,你们并没有拿我;但这事成就,为要应验经上的话。”(马可福音14章48-49节)基督曾公开在圣殿教导人,却在私人的园子里被捕!虽然当权者相信自己是在追捕骗子和庸医,但他们心中却惧怕不已,所以才召集军队以确保逮捕成功。当耶稣明白指出他们这自相矛盾的做法时,想必马勒古也会暗自纳闷︰为何军队要以黑夜为掩护,逮捕这位会保护、医治敌人的人?

真理三︰黑暗的时刻

耶稣对那些来拿祂的祭司长和守殿官并长老说︰“你们带着刀棒出来拿我,如同拿强盗吗?我天天同你们在殿里,你们不下手拿我。现在却是你们的时候,黑暗掌权了。”(路加福音22章52-53节)马勒古应该是因该亚法派给他的任务。他来,是因为他相信他有保护以色列的责任;他来,是因为他觉得有责任要逮捕威胁国家社会的人。不过他才刚被一个所谓的罪犯给奇蹟似地医治了,而现在却有人告诉他,事实上他不是光明军队的一员──他是黑暗权势、黑暗时刻的代表。

真理四︰等在前面的苦杯

耶稣就对彼得说︰“收刀入鞘吧!我父所给我的那杯,我岂可不喝呢?”(约翰福音18章11节)
耶稣是在提醒彼得,他们过逾越节的那个楼,以及祂将要喝的那个杯。父上帝所给的杯,是体现十架的苦杯,也是基督在十字架上所说祂要的那杯(约翰福音19章28节)。但就在人性本能要自我保护、自我防卫之际,耶稣却下令彼得收刀入鞘。

马勒古知道“被人管”的意思,而他从彼得的行为,也知道“被人恨”的意味。但是在基督里,他知道“被人爱”、“被人关怀”的滋味。在那种情况下遇见主,一定是个大惊喜。

如果我们够诚实,愿意面对自己真实的人性,那么上帝对我们所表达的爱与关怀,应该也会令我们感到意外惊喜才对。

不是等我们变得够好之后,上帝才爱我们。
不是等我们循规蹈矩之后,上帝才爱我们。
不是等我们玉洁冰清之后,上帝才爱我们。

保罗提醒我们︰“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上帝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罗马书5章8节)在我们还是罪人的时候……哗!这的确是个意外惊喜!

*本文摘自柯贝尔(Bill Crowder)《复活之窗》

复活之窗主页

惊奇之窗 - 马勒古(上)

主耶稣基督受难的那段期间,处处都是“惊奇”,当中最感到“惊奇”就是马勒古了。

西门彼得带着一把刀,就拔出来,将大祭司的仆人砍了一刀,削掉他的右耳,那仆人名叫马勒古。”(约翰福音18章10节)

谁是意外之客?

马勒古,这个大祭司的仆人,这个不知自由为何物的人,现在竟然要企图逮捕那位来到世上使世人得自由的上帝。更讽刺的是,马勒古这个名字的意思是“王、国度”(《史密斯圣经字典》)。这个奴隶的名字是“王”的意思,竟然要来逮捕这位来到世上服侍人、而非受人服侍的大君王(马可福音10章45节)。这真是匪夷所思,真是“惊奇”!

然而马勒古来到客西马尼园时,他不是独自一人,而是带一大批人出征,去对付加利利一个手无寸铁的木匠,而站在队伍最前方的就是马勒古。马勒古遇见耶稣的经验,同样也有痛苦。
“西门彼得带着一把刀,就拔出来,将大祭司的仆人砍了一刀,削掉他的右耳,那仆人名叫马勒古。”(约翰福音18章10节)

有位圣经教师说,彼得显然是个渔夫,不是军人,因为他原本要砍的是马勒古的头,但却意外失手,只砍掉了一只耳朵。对马勒古而言,此刻简直是惊心动魄。原本他风风光光地在军队前面打先锋,但刹那间,他却沦为痛苦的受害者。他会有什么下场?他会血流不止而死,还是逃过一劫?对大祭司的仆人而言,一个惊人的意外事件,演变为真正的惊吓。为此,整个军队一定想报复这个加利利人及祂的门徒。

被耶稣医治

耶稣说︰‘到了这个地步,由他们吧!’就摸那人的耳朵,把他治好了。”(路加福音22章51节)

有意思的是,只有路加这个医生在他写的福音书里提到医治一事。韩瑞森在他写的注释书中指出,路加秉持身为医生的专业,不止记载耶稣治好了马勒古,也提到马勒古被砍下的是右耳。威廉韩瑞森说︰“被砍下的耳朵,是否仍摇摇欲坠连在皮肤上?无论别人怎么想,身为医生的路加却记载︰耶稣就摸那人的耳朵,把他治好了。我们又再次看到耶稣是伟大的同情者、医治者、救主,祂不只关心人(所有信徒)的心灵,甚至也关心人的身体。

对两者感到困惑

这一连串事件如火如荼地快速延烧,想必在马勒古这个可怜仆人的心中产生了困惑。他对这些事情毫无心理准备。一个渔夫动手攻击他?他要逮捕的人竟医好了他?一连串突如其来的事,他该如何面对呢?

马勒古想必会百思不解︰“我百般想要加害的人,怎么可能如此同情我?这位耶稣到底是谁?

无庸置疑的,他听过该亚法和其亲信精心策画要逮捕耶稣的密谋,也许他甚至赞成别人指控耶稣会威胁国家的说辞。然而现在,此人却医好了他?他的右耳就是最好的证明,不是吗?有没有可能,他的主人该亚法对这些加利利门徒称之为夫子的人误解太深?

*本文摘自柯贝尔(Bill Crowder)《复活之窗》

惊奇之窗 - 马勒古(下)

复活之窗主页

我们的上帝是谁?

不同人对上帝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上帝只不过是股力量,没有位格也没有感情。有人认为上帝遥不可及,无法认识。人们对上帝的看法受到文化传统的影响,地区不同,种族不同,对上帝的概念也不同。当然,不相信有上帝的也大有人在。而你呢?你觉得上帝是谁?

约翰福音3章16节开宗明义说「上帝……」,这个字非常重要,因为经文一开始就表明确实有上帝。上帝不但存在,祂还创造了你和我(创世记1章1 节)。而我们之所以有感情、有意志,正因为你我是按照祂的形象受造(创世记1章27节)。单单这一点,就足以证明上帝绝对不是一股没有感情的力量。

上帝有位格、有感情,意思是祂能跟你我建立关系,我们也能认识祂。彼得前书5章7节说:上帝顾念我们,哥林多后书5章20节说:上帝希望与我们和好,可见上帝的心意正是要我们来认识祂。这是何等大的恩典!

所以即便我们悖逆(罗马书5章8节),但上帝依然锲而不舍,主动拯救,使我们脱离罪恶的咒诅,不再失丧绝望。

这就是我们的上帝。

能邀请人一起来认识祂,真是何等荣幸!

没有条件

有些小朋友不喜欢跟妈妈逛街,因为芒果明明每颗都长得一样,但妈妈却要东挑西选,选个半天。其实,妈妈之所以要花这么长时间,是因为她心中列出了好几个「条件」,条件都符合了才买。心理学家指出,谈恋爱的过程也是如此,当事人心里有好些条件,只不过自己没察觉而已。圣经说「上帝就是爱」(约翰一书4章16节),但上帝的爱也有条件吗?

约翰福音3章16节开头说「上帝爱……」,但在希腊文圣经「爱」的前面还有一个字,按原文直译是「上帝『这样地』爱……」,说明了上帝如何爱我们。祂怎样爱我们呢?正如约翰福音3章16节接下来所说的,祂甚至把独生子赐给了我们。祂的独生子正是那位与圣父一体、与祂同质、不折不扣的上帝(歌罗西书1章15-20节)。

上帝为了拯救你我,竟然牺牲祂的独生子,这实在让人匪夷所思!但话说回来,这正是慈爱的上帝才会做的事!罗马书8章32节告诉我们,上帝毫不犹豫地把万物、把祂最好的,甚至是祂自己都给了我们。单单这一点,就足以显明祂舍己的本质。祂爱我们没有「条件」,感谢赞美上帝!

面对这样一位上帝,你我该怎么回应呢?

普世之爱

你觉得上帝所爱的对象是谁?约翰福音3章16节接下来告诉了我们答案:「世人」。

这对犹太人来说,根本不可思议,因为他们认为只有犹太人才是上帝的选民,才配领受祂特别的眷顾(申命记7章6-8节)。至于外邦人,犹太人避之唯恐不及!但圣经却说,上帝一直都爱世人,上帝一直都要拯救世人(创世记12章3节;以赛亚书65章2节)。而且约翰多次使用「世人」来指人类充满罪恶的社会(约翰福音3章19节,7章7节,14章17节,15章18-19节)。换言之,约翰希望读者(包含我们在内)明白,上帝的爱超越犹太人、外邦人的界线,涵盖「各国、各族、各民、各方」(启示录5章9节),连罪人都包括在内。

上帝的爱遍及世界,达到万民,丝毫没有偏袒。因此,我们可以对世上每个人说「上帝爱你」,邀请对方来信靠耶稣,经历上帝的爱,转离他们过往的恶行。

上帝渴望使用你我,去传扬祂对世人的大爱,

你愿意吗?今天就从身边的同学、同事,或者邻居开始吧!

爱的行动

女生问男生:「你爱我吗?」为她神魂颠倒的男生回答:「我当然爱妳。」女生接着问:「那么你愿意为我死吗?」男生回过神来说:「喔,我对妳的爱永远不死。」这个故事听来幽默,但却一针见血,因为故事说明了两个重点:一、口惠而实不至的爱不是真爱;二、爱的最高表现是牺牲自己。感谢上帝,祂的爱不止于言语,还带出了行动──祂「甚至将……赐给他们」。

约翰福音3章17节说:「因为上帝差祂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祂得救。」其中约翰特别用了「差」这个字,来帮助我们体会上帝爱的行动。祂不只是把祂最好的独生爱子「赐」给我们,祂更是「差」祂的儿子来到世上,好完成伟大的使命。上帝竟把祂独生子耶稣基督差到世上来代替我们死,好叫我们可以活。这样的爱,何等浩大!

这样的爱,我们又该如何回应呢?

我们这些得赎的人,理当带着感恩的心,再次献上自己,让我们「行事为人对得起主,凡事蒙祂喜悦,在一切善事上结果子,渐渐地多知道上帝」(歌罗西书1章10节)。

最好的礼物

或许有人会问:「我怎么知道上帝真正爱我呢?」约翰的答案很直接:「上帝这样地爱世人,甚至赐下独生子」(吕振中译本)。若从希腊文直译:「因为上帝如此爱世界,因此给了祂的独生子。」更加凸显了这份礼物的贵重。 「独生子」这个词语,在约翰福音1章14、18节的用法里是「独一无二、无与伦比」的意思。但这位上帝的「独生子」又是谁?祂又独特在哪里呢?

从一开始约翰就宣告:耶稣是上帝(约翰福音1章1-4节),耶稣成为了人,像你我一样,住在我们中间(约翰福音1章14节;马太福音1章23节),为了要拯救我们(马太福音1章21节;约翰福音3章17节;约翰一书4章14节)。甚至耶稣自己也说:「我与父原为一……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约翰福音10章30节,14章9节),这让我们可以肯定祂就是上帝。

一般人送礼,再怎么送,也不可能把自己都送出去,但上帝所做的,却正是如此!祂给了我们最好的礼物──祂自己和祂的生命,证明祂是何等地爱我们(约翰福音15章13节;罗马书5章6-8节;约翰一书4章9-10节)。上帝的爱至大至深,无法测度,是耶稣把这份爱显明了出来。

耶稣基督就是上帝给我们最大的恩赐,最好的礼物。

『感谢上帝,因祂有说不尽的恩赐!』(哥林多后书9章15节)

「一切」指的是 每一个人

不管是不是基督徒,大家都一起庆祝圣诞节,这不是很棒的一件事吗?

在历史上的第一个圣诞节,尽管很多人不相信上帝,但那一天却是个重要的日子,值得所有人热烈庆祝,因为上帝把祂的儿子连同永生赐给了世上每一个人。

约翰福音3章16节应许说「叫一切信祂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意思就是在强调:「任何人」只要愿意相信耶稣,就都能领受这份礼物。

换言之,在上帝的救恩计画当中,没有人被排除在外。不看身分,不论背景,不管过去的行为,每个人都在邀请之列。事实上,耶稣是为了罪人才来的,因为祂亲口说过:「无病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我来本不是召义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路加福音5章31-32节)

这是何等宝贵的真理!

耶稣说得很清楚,救恩是为每一个人预备的,

只要愿意向上帝敞开心门,没有谁是上帝无法拯救的。因此,我们也该把这个真理跟别人分享,好叫你我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得着这份宝贵的礼物。你愿意吗?

只要相信

大部分人从小就被灌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观念。在家要乖,父母才会高兴,才会称赞。在学校要认真,成绩才会好,老师才会满意。在公司要表现好,才会升职,才能拿奖金。但每当我们做不到的时候,心里就会充满了愧疚。

你跟上帝的关系也是如此吗?你是不是觉得,非得做个「好」基督徒,然后才能上天堂呢?主日崇拜不能迟到,行善助人要全力以赴,待人接物要神圣虔诚。万一没做到的时候,你会不会觉得自己不敢面对上帝呢?

这些担心本身并没有错,但千万别误以为要达到标准才能得到救恩。耶稣没有说「做好人」或「做好事」才能得永生,耶稣说的是「一切信祂的」都能得到永生。

上帝接纳你我进入天国的唯一要求就是「相信」,不是「做好事」,也不是「做好人」。这对害怕失败、被罪咎感辖制的人来说,是何等大的安慰、何等大的释放与自由!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相信」,相信祂的救恩,相信耶稣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一切。

「相信」不单只是承认福音真理,

「相信」更是接受耶稣基督进入你的生命,完完全全地倚靠祂。你愿意「相信」耶稣吗?

死亡的阴影

死亡」是怎么一回事?人死了之后会怎么样?不管你喜不喜欢,每个人都要面对死亡。不管你再怎么有钱,再怎么成功,再怎么出名,没有一个人可以例外。有人以为「死亡」代表结束,是日暮西山,是渐渐无人纪念,因​​此他们活着的时候,就拼命立功立言,希望日后还有人怀念。不过也有人恰恰相反,把死亡抛诸脑后,活一天就尽情享受一天。

但圣经却清楚指出,死后还有审判(希伯来书9章27节)。因此,约翰福音3章16节的「不至灭亡」这四个字,就格外提醒我们,没有耶稣的命运将会是何等悲惨。

因为「灭亡」的意思是「彻底毁坏」,不是「没有知觉」,不是「不再存在」 ,而是「失去价值、无关紧要、没有意义」。更进一步说,就是永远与上帝隔绝,与美善再也无分。

这原本是你我应有的下场,因为我们都犯了罪,都被判了死刑。但耶稣为我们死在十字架上,担当了我们的罪。祂代替你我受了罪的刑罚,好让信靠祂的人可以脱离悲惨的下场,不至灭亡。

明白耶稣救我们脱离了死亡的阴影,真是何等大的安慰!

方向改变

媒体上常看到人生戏剧性翻转的故事:穷学生拿到了一笔奖学金;垂死的病人找到了救命的捐赠器官;死囚在被处决前得到了特赦令。这些人都是在走投无路、没有指望的时候,却突然有了全新的开始。这是他们从来不敢奢望的,也是他们不应得到的。

其实我们每个人也都一样。从亚当和夏娃开始,全人类都落在罪的辖制之下。我们无知、败坏,无法打破罪的束缚,更达不到上帝的标准。所以按照罗马书3章23节以及6章23节来看,因着我们的邪恶和败坏,我们都该死,都该永远与上帝隔绝。

但上帝却爱我们,于是借着耶稣的牺牲,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开始,让我们不但不用面对死亡,反而可以在天上享受永生。这是我们从来所不敢奢望,也是我们不配得到的。

约翰福音3章16节说,我们原本都该灭亡的却「反」过来得着了永生。 「反」的意思就是两相对比,是180度的改变,也是我们人生戏剧性的翻转。原本我们走向死亡,如今却迈向生命。

耶稣为你我所做的一切,

只要愿意接受,就能翻转我们的人生。你接受耶稣了吗? 

从今时直到永远

人都希望长生不老、永存不朽。但人虽然用尽了办法,「不朽」却依然遥不可及。然而,基督徒所拥有的「永生」,却比「不朽」更好,是世人向往多年、求之不得的福气。

上帝的心意是要让人永远活着。上帝准许亚当和夏娃吃伊甸园里任何一棵树上的果子,甚至那生命树的果子也都包括在内(创世记2章16节)。园子里唯有一棵树上的果子,上帝不准他们吃,但他们却故意吃了(创世记2章17节,3章1-7节)。结果他们被赶出了永远的家乡(创世记3章23节),死亡也因此进入了世界(哥林多前书15章21节)。

但上帝还是想要让人能永远与祂同住。因此,祂就让我们这些「从前远离上帝的人,如今却在基督耶稣里,靠着祂的血,已经得亲近了」(以弗所书2章13节)。换言之,透过耶稣基督的牺牲,我们可以在上帝的家中永远与祂同住(约翰福音14章2-3、23节;​​启示录21章3节)。与上帝永远同住,你能想像会是什么感觉吗?

永生不仅是「不朽」,不只是「永远存在」。永生所在乎的不单是「量」,更在乎「质」。永生是一趟认识独一真神、认识耶稣基督的旅程(约翰福音17章3节)。 「认识」这两个字,在希伯来文意味着「亲密的关系」(申命记30章6节;耶利米书31章33-34节)。这是一趟你我现在就可以开始的旅程,因为永生不只是未来的产业(约伯记19章26节;约翰福音5章28-29节;启示录22章14节),更是现在就可以享受的福分(约翰福音5章39节,6章47-51节)。

这是何等大的荣幸与责任!

我们竟能经历爱上帝、顺服上帝的人生,从今时直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