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吃Satay!如何在多元文化中做个“有爱”的基督徒?

文 / 许勋薇传道

 

1963年9月16日,马来西亚联邦正式成立,这一天被称为马来西亚日。它并非马来西亚的国庆日,而是标志着马来亚联合邦、沙巴、砂拉越和新加坡(后来退出)共同组成马来西亚联邦的日子。由此看来,它所主张的概念并非“独立”,而是“联合”。

为撰写这篇文章,我在教会找了一些来自东马以及西马的会友,访问他们对于“马来西亚日”的想法。期间,我才惊觉原来东马和西马的人民对于马来西亚日的感受是如此的不同。普遍上西马人民给我的回应是:无感,不过是多了一天的假期罢了。他们重视的是8月31日的国家独立日。然而对于东马人民来说,他们较为重视马来西亚日,因这一天是东马加入马来西亚这个大家庭的开始。从众多回应中,我也听见一个比较中肯的答复:国庆日与马来西亚日都应该一样被重视,否则就好像还不是一家人一样。

的确。虽然名义上马来西亚联邦已经成立,但无论是东马或是西马的人民,对彼此常有一种“联而不合”的感受。身为一个砂拉越人,我从小就从身边的大人口中听见一些抱怨声,认为东马的权益和需要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面对这些呼声,政府亦开始为了国家种族间(特别是东西马两岸)的合一做出努力。2009年10月20日,当时的首相宣布,2010年起,9月16日将被列为全国公共假期,以纪念马来西亚的成立,强调“一个马来西亚”的概念,力求达致种族团结、促进种族谅解的目标。经过四十多年,马来西亚日终于为国家所重视,这让东马子民略得安慰。

身为马来西亚的基督徒,上帝将我们安置在这个多元文化的环境中,想必有祂的心意,而我相信:上帝要藉着我们的生命来带给他人祝福,无论是任何种族、国籍或是宗教。

避免种族优越感

任何民族,若认为自己优越于其他民族,便是在心里埋下竞争与仇恨的种子,当然这也包括基督徒群体在内。有些基督徒视自己为上帝的选民,视其他非信徒为“外邦人”,从而认为自己比他们优越。然而,基督徒本就是一群倚靠上帝的怜悯和恩典而得救赎的人,并没有比他人更加优越的条件。因此,基督徒应该放下这种优越感,转以上帝的眼光来看待自己和那些与我们不同的人。

与人相处最基本的原则是予以尊重。我个人认为尊重就是:我们皆是平等。每一个人都是上帝奇妙且独特的创造;每一个人都被赋予上帝的形象,无论肤色、语言或是身份如何;每一个人都值得被尊重,且为上帝所爱(尽管他不是基督徒)。基督徒应摒弃带有偏见的眼光,避免对任何群体存有歧视态度。我们的信仰不应只留于教义与口传上,而是透过我们对人的爱与尊重来体现。

成为和平使者

身处在这个充满差异且多元的国家,种族间的纠纷在所难免。教会也不例外。有一次,我们正在进行主日崇拜,当牧师在台上讲道时,隔壁印度籍邻居突然开始锯树,产生的噪音严重影响会友们专心听道。会后,大家议论纷纷,对邻居百般批评,没有人愿意去与他沟通。大家都回家后,我主动去找这位邻居,了解情况。他一看见我就连忙道歉,解释说因為时间的关系,只有这个时候才能安排人来锯树。我安慰他,表示没关系,也关心他需要锯树的原因,聊了几句以后我们便欢欢喜喜地各回各家。彼此间的关系比之前的点头之交更进了一步。

不同群体发生利益冲突时,基督徒当下所作出的回应相当重要。我们会为了捍卫自己的权益而立即展开战斗模式吗?还是愿意主动去了解情况,友好的沟通,寻求和解的方案?耶稣说:基督徒是世上的盐。我们是人际关系的调和者。我们的使命是在人群中宣扬基督的爱与和平。因此,在处理冲突时,基督徒的态度尤为重要。善用冲突来成为彼此认识、了解的契机,才能达成国家的和平与合一。

积极回应需要

基督徒所提供的帮助不应只局限于自己人。耶稣透过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路加福音10章25-37节)教导我们:我们的生命应当是散发爱与怜悯的生命。因此,在任何地方,当看见不同族群的需要,我们都应积极回应,伸出援手。我们如此行并非带有目的性或企图改变他们,而是单单活出基督的生命。在这冷漠的时代,许多人只单顾自己的事,但基督徒若能实践基督的公义、爱与怜悯,我们的生命便像一道光照在人的心里,为那些心灵受挫、孤立无援、身处困境中的人带来希望与安慰。这便是基督的光藉着我们的生命带给人祝福。

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咸呢?以后无用,不过丢在外面,被人践踏了。你们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马太福音5章13-16节

光能为人带来方向以及希望;盐能使不同的食材相互调和,从而形成可口的美食。在多元文化的马来西亚,基督徒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只要做好自己,活出基督要我们活出的生命,使“道”成为“肉身”,我们的光自然会照在人前,成为基督活生生的见证。

 

 

 


欢迎点击下方按鈕,阅读“热点心闻”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