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情人节前——成为“有情”人

文 / 拉结

 

圣诞节刚过,美国的商家就把绿红相间的节日摆设换成“全红”的设计,但却不是庆祝华人农历新年,而是提前为2月14日的情人节进行行销。这样一来,西方文化包装下的“情人节”,已经成为一种出口全球的商机。这一天,有伴侣的会期待浪漫的约会,而单身者可能会自我调侃独自度过。受这文化的影响,也导致许多人会为了这一天“脱单”(脱离单身)而费尽心思。基督徒难免也会面临这样的社会现象,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个节日呢?

自以为的爱

上帝创造了“爱”与“婚姻”,整本圣经就是祂爱世人的记载。从创造天地到道成肉身,上帝渴望我们与祂恢复那种“爱”的关系。然而,罪性却使我们陷入了“自我为义”的死胡同里。在亲密关系中,我们常常只顾索取与满足自己的需求,却忽略了神圣纯全的爱。今天我在报章上看到一则新闻,某男为了向女友求婚,把金戒指藏在蛋糕里,但女友却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不小心一口把蛋糕里的戒指咬断了。虽然这是一场“浪漫的误会”,却常常发生在情侣和亲密关系当中——我们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爱”, 却未必能达到预期的浪漫效果,甚至适得其反,受挫后从此不敢再去爱。

及时止损

心理学研究发现,伴侣关系从相爱到分手,其实有许多共通的阶段。当我们刚陷入爱河时,会为对方写下爱的宣言、许下山盟海誓,觉得自己很“伟大”,可以为对方赴汤蹈火。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我们的“恋爱脑”逐渐冷却下来,对方不再有新鲜感,彼此也不再经营形象(impression management),原来的“可爱”开始变得“不可爱”,曾经的“一拍即合”也变成“矛盾重重”。此时,人与人之间的本质差异就开始浮现,磨合期也随之而来。随着冲突的加剧,若无法用成熟的方式沟通和理解,对方可能会变得“不可理喻”,亲密关系开始变得窒息,人们因为害怕冲突而选择离开。有一句话成为现代人分手的理由——“及时止损” ,其实就是不想再继续受伤,基督徒也不例外。

我和丈夫属于“相见恨晚”型的情侣,我们都是步入中年,经历岁月和社会的洗礼后才步入婚姻。由于过去的失败经历,在初入婚姻时我们都是抱着一种观望的态度,希望对方能够比自己更“委身”,给予自己更多的安全感。然而,在许多“受伤”和“受挫”的夜晚,我们深刻体会到“宽恕”的重要性,也在一次次的操练中,学会了更多珍惜和感恩对方。

渐渐地,我们能够放下对彼此的完美期待,学习接纳生命中的不完美。这样的过程,并非妥协,而是一种更成熟的爱,是愿意在真实的关系里成长,而不是困在互相要求的拉锯战中。这何尝不是一种“及时止损”的智慧呢?只是,这次我们不是选择放弃,而是选择放下那些不切实际的期待,去成就一段更稳固、更深厚的婚姻。

真正值得庆祝的爱情

圣经告诉我们:“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哥林多前书13章4-7节)。这样的爱才能“永不止息”(8节),因为它不是短暂的激情,而是从上帝而来的真爱,值得我们在“情人节”这一天深思、庆祝和歌颂!

无论我们处于高处或低谷,独处或恋爱,单身或已婚,都没有什么能将我们与上帝的爱隔绝。但愿我们不仅拥有“情人”,更重要的是成为“有情”人——活出上帝的恩典与怜悯,以祂的爱去爱身边的人,这才是真正值得纪念的情人节。

 

 


 


欢迎点击下方按鈕,阅读“热点心闻”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