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不再忧郁
文/Serene,台湾
2020年最令全球关注的事件,莫过于新冠肺炎了。疫情爆发之初,人心惶惶。犹记得当时台湾口罩国家队(注1)尚未成立,国内口罩被抢购一空,连带医院的口罩库存也短缺了一阵子,医护人员每天只能领取医院所配给的口罩。而在医院的精神科工作的我,相比内科医师,虽然已经较少接触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但我不时还是需要去急诊室评估和诊断病人的精神状态。过程中,我难免会遇到不同症状的患者,因此每次前往急诊室前,我的心里都有些担忧。
疫情期间,政府与医院设下不少管制措施,包括要求民众保持社交距离、限制访客人数等,使得各科门诊量减少。然而,精神科的求诊人数却出乎意料地不减反增,其中原因是有些人担心手上沾染病毒,进而出现反复洗手的强迫性行为,甚至洗上好几个小时,造成皮肤脱皮溃烂;有些人每天收看有关新冠疫情的新闻,心情也跟着忐忑不安,结果出现恐慌症状,如呼吸困难或胸闷、胸痛、心悸等等;有些人选择居家隔离,失去与人互动的机会,他们也面对收入减少、失去工作、家庭经济出现问题的压力,使得自己情绪低落,甚至产生自杀念头,需要到精神科求治。由此可见,不仅仅是健康照护体系,整个社会都因着这场疫情而受到严峻的挑战。
疫情下保持身心健康
精神医学是一门贴近生活的人文科学。尽管台湾的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人们的身心健康已经受到影响,精神科医师自然无法置身事外。对于在疫情下如何保持良好精神心理健康,台湾精神医学会提出了以下建议(注2):
- 虽然民众需要保持社交距离,不过我们在接触他人,包括潜在的患者或医护人员时,需要保持同理心,尽可能避免嫌恶态度,并对一线的医护及健康从业人员给予尊重。
- 对于情绪容易紧张的人,可能就不太适合接收过多有关疫情的新闻或消息。容易紧张者可以延长自己接受资讯的时间来延缓焦虑,且最好只接收官方所提供的相关资讯。
- 民众应减少危险情境暴露,若要出门散步可选择人少的场所。此外,医疗院所或有较高潜在风险的场所,非必要不进出。如果不得已需要进出,一定要戴上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
- 民众应尽量维持正常生活作息,多使用电话、视讯、电子邮件、社交媒体等远距通讯方式与亲友联系,维持喜乐的心情。
但是,精神科药物、心理治疗和建议终究是治标不治本,不少人依旧会因着个性、环境等因素而陷入抑郁的情绪中。这时候身为基督徒的我们,还可以怎么做呢? 何其感恩,当我们感到焦虑、紧张、仿徨无助、孤单的时候,我们可以透过祷告向上帝诉说。不久前,就在疫情肆虐之时,教会停止了实体聚会,但弟兄姊妹们还是很努力地透过视讯保持联系,希望肢体之间能够继续互相扶持。每一周的网上团契结束前,弟兄姊妹都会为疫情祷告。当我隔着萤幕听他们祷告时,我在医院所累积的焦虑或担忧情绪就会得到缓解。这些祷告让从事一线医护工作的我们知道,自己不是孤单一人。
上帝的话语带来亮光
在圣经中,帖撒罗尼迦前书5章16到18节提到: “要常常喜乐,不住地祷告,凡事谢恩”。从精神医学的角度来看,这段经文也同样切合现代人的心灵需要。人在忧郁时很容易陷入负面思绪,觉得没有人能够帮助自己,进而感到绝望,认为自己一无所有,甚至失去了活下去的意志。一般而言,当一名忧郁症患者开始数算和感恩自己生命中所拥有的,知道有人能帮助他,且认知到自己并不孤单的时候,他的症状就能够得到缓解。
感谢上帝,祂赐予我一切所需,让我可以透过祷告与祂连结,并从主内弟兄姊妹那里得到最亲密的支持与陪伴,而自己也有能力帮助他人。即便面对疫情的挑战,且不知往后日子如何,但因知道上帝是我随时的力量和帮助,一切都在祂的掌管之下,我混乱的心绪渐渐地平静下来。在新冠疫苗和治疗药物研制成功前,我们都会一直处在疫情当中,除了减少外出、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社交距离之外,我们更要不住地祷告、凡事谢恩。上帝的话语是医治我们心灵的最佳良药,也是我们人生的指引,祈愿我们的心中充满从上帝而来的平安和喜乐,并把这份祝福传递给身边的人。
注1:“口罩国家队”是由台湾机具厂商组成,在新冠病毒爆发期间,为口罩厂商组装生产机台,大幅提升口罩产能。
注2:面对新冠病毒疫情,台湾精神心理健康指引:http://www.sop.org.tw/news/l_info.asp?/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