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  同情

分享安慰

当我抵达芝加哥准备下飞机的时候,站在我前面的一位女士对我说:“今晚上帝差遣了你来到我身边!”

不够?

从教会返家的途中,女儿坐在后座享用她的小鱼饼干,两个儿子则一直要求她与他们分享。我看到女儿紧抓着点心不放,忍不住问女儿说:“今天你们在主日学做些什么?”她告诉我,大家一起弄了一篮的面包和烤鱼,因为有一个小男孩献给耶稣五个饼两条鱼,耶稣用这些饼和鱼喂饱五千多人(约翰福音6章1-13节) 。

把握机会

我跟许多人一样,总是运动量不足。所以最近我买了一个计步器,来激励自己多运动。虽然这是个不起眼的物品,但却意外地带给我极大的动力。需要起身离开沙发的时候,我不再抱怨,反倒觉得又有个机会能多走几步。在生活中的小事,像给孩子拿杯水,也让我有机会再多走几步路。就这样,计步器改变了我的观念,提高了我的动力,现在我总是尽量把握机会多走几步路。

爱的行动

在2016年8月21日,凯莉莎上传了多张路易斯安那州水灾的照片到社群媒体。隔天早上,她又加了当地一位灾民恳求援助的讯息。5个小时之后,她和丈夫再发出一则贴文,号召众人与他们一同前往1,600公里以外的灾区提供协助。24小时之内,就有13个人启程前往灾区,去援助那些家园惨遭破坏的灾民。

安慰的手

有位护士纪录了这句话:“病人会挣扎反抗。”

乔装的耶稣

一个朋友照顾她不良于行的婆婆(或说家婆),她问婆婆最想要别人为她做些什么?她婆婆说:“帮我洗脚。”我朋友承认说:“我很厌恶做这件事!每次她叫我帮她洗脚,我就会很生气,还得求上帝隐藏我的情绪,免得被她发现。”

与人同哀

在2002年,妹妹和妹夫意外丧生后几个月,朋友邀请我参加教会举办的“走过哀伤成长小组”。我虽不情愿,但仍然答应参加第一次聚会,而且也不打算去第二次。出乎意料之外,我发现小组的人互相关怀,大家都努力透过上帝和他人的帮助,面对失去至亲的伤痛。这个小组吸引我每星期都来参加,透过大家彼此分担各自的忧伤,我逐渐能接受亲人离世的事实,心中也有了平安。

付出关怀

约翰·牛顿(John Newton)曾写道:“如果我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个小孩,把一分钱弄丢了,我会给他一分钱,使他不再哭泣。或许,我乐意做更伟大的事,但我不会因善小而不为。”

守护儿童

在1865年,多马·巴拿多(Thomas Barnado)进入伦敦医学院就读时,他的理想就是要到中国宣教行医。不过当他在自家的伦敦大街上,看到许多无家可归、饥寒交迫,在垂死边缘挣扎的孩子,就决心要改变这悲惨的情况。于是,他在伦敦东区成立贫困儿童之家,让将近六万名男女孩童脱离贫困并免于夭折。牧师兼神学家约翰·斯托得(John Stott)说:“巴拿多堪称为街头儿童的守护者。”

信心的行为

我有一位朋友开车去购买日常用品。途中,她看到有位妇女独自走在路旁,当下就决定绕回去载她一程。在车上,这位妇女谈起自己没钱搭公车,所以即使天气闷热,也不得不走好几公里的路程回家。朋友听了之后,不禁感到心酸。因为这名妇女不仅走一大段路回家,那天凌晨她也是步行好几个小时,赶在清晨四点到达工作地点。

怜悯的心

我们夫妻俩和一群朋友共七个人,在人山人海的游乐园里观赏音乐表演。因为想要坐在一起,我们就试着挤在一排。但有位女士却硬要插入我们当中,我太太告诉她我们七个人想要坐在一起。但那位女士只是随口说:“是喔!”接着,就和她另外两个朋友坐了下来。

随手行善

有人说,美国作家爱恩·贺伯(Anne Herbert)曾于1982年在某家餐厅的餐垫上写下:“随心随手行善、流露美好行为。”自此,影片及文学作品便开始宣传这样的情操,使“随手行善”成为我们常用的词汇。